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但通常病程较短,多数病猪在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约一周即可恢复。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41.5℃)、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咳嗽频繁、呼吸急促困难,部分病猪呈现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夜间可听到明显的喘鸣声。眼鼻流出黏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肌肉酸痛,不愿站立活动。膘情较好的育肥猪症状往往更为明显,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或产下发育不良的胎儿,严重影响繁殖性能和养殖效益。
  猪流感的病原为A型流感病毒,具有跨物种传播的能力,可感染猪、人和禽类,形成‘人—猪—禽’之间的病毒传播链。这意味着养殖场若同时饲养家禽,且人员进出管理不严、消毒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使疫情难以控制。该病毒对高温敏感,在50℃环境下30分钟、60℃时10分钟或70℃以上即可被迅速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冻干状态下可存活数年。对常规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复合酚、含氯消毒剂等均敏感,尤其对碘蒸气和碘溶液反应强烈,因此科学选用消毒剂并严格执行环境消杀是防控的关键环节。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初春和深秋最为高发,主要与气温骤变、昼夜温差大密切相关。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为带毒猪和已发病猪。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在鼻、咽、气管等部位的黏膜上皮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空气和周边环境,造成快速传播。由于其潜伏期短(2~7天),常呈爆发性流行,短时间内波及整个猪群,导致大面积发病。
  剖检可见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病变,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肿胀,表面覆盖大量黏稠分泌物,小气道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肺部病变多见于心叶和尖叶,呈紫红色,质地变硬,间质增宽,伴有水肿,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晰。重症病例中,病变可扩展至全肺,并继发支气管肺炎或纤维素性胸膜炎。此外,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水肿;脾脏也可能出现轻度肿大;胃肠黏膜呈现卡他性炎症,尤其是胃大弯处充血明显。若母猪在妊娠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肺发育不全或流产。
  针对猪流感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加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保持猪舍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贼风侵袭,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定期使用高效消毒剂对圈舍、用具及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推荐采用火焰消毒法处理产仔区,能有效杀灭残留病毒。其次,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病猪,防止扩散,并及时对症治疗,采用敏感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配合抗病毒中药提升机体免疫力。最后,在日常饲喂中可适当添加如速补21等营养增强剂,提高猪群整体抗病能力,降低发病风险。通过科学管理与综合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猪流感的发生与蔓延,保障养猪生产的稳定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