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猪教保料的配方设计中,鱼粉因其优异的适口性和高营养价值,长期以来被视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首选原料。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乳猪的采食欲望,提升消化吸收效率,还含有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有助于乳猪早期生长发育。然而,由于鱼粉价格较高,且因产地、加工工艺、新鲜度等因素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上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现象屡见不鲜,给饲料企业的生产质量带来严峻挑战。若在教保料中使用不合格的鱼粉,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作用,反而可能导致氨基酸比例失衡、营养价值下降,甚至引起乳猪采食量减少、肠道损伤等不良后果。
  基于长期在全国各大饲料企业一线实地考察鱼粉质量的经验,并结合乳猪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业内专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鱼粉筛选与品评标准,共归纳为十大核心指标,旨在帮助教保料生产企业精准识别优质鱼粉,规避劣质原料带来的风险。
  第一,入口即化的口感。优质新鲜鱼粉质地细腻,入口后迅速溶解,无明显颗粒感;而劣质或过期鱼粉则往往咀嚼时‘含而不化’,并伴有哈喇味、苦涩味等异常风味,说明脂肪已发生氧化或蛋白质腐败。第二,深浅不一的色泽。真正的全鱼粉由鱼眼、鱼鳞、鱼骨、鱼刺、鱼肉及少量虾蟹壳等多种组织构成,呈现出自然的深浅交错色泽;若鱼粉颜色过于均匀一致,则极可能是经过人工调色或掺入非鱼源性物质的伪劣产品。
  第三,淡淡的鱼片香味。新鲜鱼粉应具有清爽的干制鱼片香气,令人食欲增强;若散发浓重腥臭味、氨气味或酸败味,则表明原料在加工前已腐败或储存不当。第四,规则的粉碎粒度。优质鱼粉经过完整的切碎、蒸煮、压榨、干燥、冷却和筛分工艺后,呈均匀、松散的粉状颗粒;而劣质鱼粉常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外观呈面状或糊状,流动性差,易结块。
  第五,澄清无杂的上清液。将鱼粉样品加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优质鱼粉的上层液体清澈透明,无漂浮物或沉淀;若出现浑浊、悬浮杂质或分层现象,则提示其中可能掺有羽毛粉、皮革粉、玉米蛋白粉等有机物,或砂石、沸石粉等无机填充物。第六,符合标准的酸价。酸价反映脂肪氧化程度,数值越高,说明不饱和脂肪酸被破坏越严重,不仅降低能量价值,还会产生有害醛酮类物质,影响乳猪健康。因此,酸价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七,合理的灰分含量。灰分代表矿物质总量,正常鱼粉灰分应在一定区间内。若出现‘高蛋白高灰分’的情况,可能存在掺假行为;而‘低蛋白高灰分’则可能意味着鱼骨比例过高,有效蛋白含量不足。第八,平衡的钙磷比例。优质鱼粉的钙磷比相对稳定,若检测发现钙显著偏高而磷偏低,可能掺入了碳酸钙、贝壳粉等廉价填充物;反之,若磷异常升高,则可能添加了鱼溶浆或鱼油等副产品,需进一步验证真伪。
  第九,合格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该指标用于衡量蛋白质的腐败程度。TVB-N值越高,说明鱼粉中氨基酸降解越严重,营养价值大幅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红鱼粉若TVB-N过低,也可能存在人为添加酸性物质掩盖腐败迹象的造假行为,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第十,严格的组胺含量控制。组胺是鱼类腐败过程中由微生物分解组氨酸产生的有毒物质,其含量直接反映原料的新鲜度。组胺超标会强烈刺激乳猪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出血甚至糜烂,严重影响健康与生长性能,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在安全阈值以内。
  综上所述,科学评估鱼粉品质不能仅依赖单一指标,而应从感官特性、物理形态到化学分析进行全面把关。这十大标准涵盖了从直观判断到实验室检测的完整体系,既实用又严谨,为教保料企业选择高品质鱼粉提供了有力依据。只有坚持高标准选材,才能真正保障乳猪饲料的营养效能与安全性,助力仔猪健康高效成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