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准确、高效地判断母猪是否妊娠是提高繁殖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环节。兽用B超作为一项成熟可靠的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猪场孕检工作中。然而,要充分发挥其性能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各项功能与注意事项,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检测失败。以豪润奇品牌为代表的主流兽用B超设备,多采用外接电源供电,使用时应首先连接稳定的电源;部分便携式机型则依赖内置电池运行,因此在开机前需确认电池已正确安装且电量充足。完成电源连接后,将探头牢固接入主机接口,待系统启动并完成自检,即可进入工作状态。
  正确的测量部位选择是确保检测效果的前提。针对不同类型的母猪,探查位置略有差异。对于经产母猪,最佳探测区域位于腹部侧面、从后往前数第二对与第三对乳头之间的区域,同时可选乳基部外侧5至10厘米处作为辅助定位点。操作时应将探头朝向脊柱方向倾斜约45度角,以便更好地穿透组织,清晰显示子宫结构。而对于尚未经历分娩的后备母猪,由于其体型较小、脂肪层较薄,建议将探头置于倒数第一至第二对乳头上方区域,并同样从乳基外侧5—10厘米处开始,以相同的角度(45°)朝对侧脊椎方向调整角度,寻找最佳成像视野。这一细微的位置差异有助于提升早期妊娠识别的灵敏度。
  母猪妊娠检测的最佳时间窗口通常为配种后第21天左右,此时胚胎发育已形成明显的孕囊结构,易于通过B超识别。在正式检测前,设备需开启预热几分钟,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随后,在探头顶端均匀涂抹适量耦合剂——这是一种专用于超声波诊断的导电凝胶,能够有效排除空气间隙,增强声波传导效率,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将涂好耦合剂的探头紧贴母猪皮肤,在选定的检测区域内做小范围、缓慢的滑动或旋转移动,密切观察屏幕上的动态影像。若发现有边界清晰的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暗区(即‘黑圈’),特别是内部呈现空洞状特征,则极有可能为早期孕囊,提示母猪已成功受孕。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前必须清洁母猪皮肤表面,去除污垢、毛发或其他杂质,否则会影响声波穿透,造成图像模糊甚至误判。
  理解B超图像的颜色含义是准确判读结果的核心能力。在显示屏上,不同的灰阶代表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黑色区域表示低密度液体成分,如膀胱中的尿液、子宫内的羊水、卵泡液以及盆腔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信号等。这类影像常见于正常生理结构中,也是识别孕囊的重要依据——早期妊娠时,孕囊表现为规则的黑色圆环。白色则对应高密度组织,例如胎儿骨骼、增厚的子宫内膜、卵巢周围沉积的脂肪组织,或是病理性的持久黄体等。这些结构反射强烈,呈现出明亮的白影。而灰色调则介于两者之间,反映中等密度的组织,比如子宫角的肌层、胎儿的软组织肌肉,以及处于周期性变化中的有腔黄体。掌握这三类基本影像特征,结合解剖位置和动态观察,技术人员便可综合判断母猪的妊娠状态,为后续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