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养猪的重要时节,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既有利于肉猪快速增重,也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做好秋季猪只的健康管理尤为关键。科学地为猪“贴秋膘”,不仅能增强其抗寒能力和免疫力,还能提高养殖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驱虫、母猪保健、群体管理到营养调控等多方面入手,系统性地实施保健措施。
  首先,整体驱虫是秋季保健的基础环节。寄生虫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会削弱其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在驱虫前彻底清洁猪舍,并在驱虫完成后进行全面消毒,防止二次污染。具体操作上,母猪应在分娩前14至21天进行一次驱虫,配种前14天再重复一次,以保障繁殖期健康;公猪则可在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对于育肥猪,推荐在35至40日龄时首次驱虫,之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直至出栏,这种周期性管理能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降低治疗成本。
  其次,加强母猪的健康管理是提升整个猪场生产性能的核心。秋季应重点关注母猪的消化功能和整体状态,预防便秘、缓解亚健康症状,确保其采食量稳定。同时,通过补充孕期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仔猪的初生体重和活力,缩短产程,减少难产发生率。良好的母猪保健不仅能提升繁殖效率,也为后续仔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猪群整体管理方面,秋季天气多变,猪只易受环境应激影响,尤其是断奶仔猪和保育猪。此时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帮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减轻应激反应,同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一旦发现病猪,必须立即隔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疫情扩散。死猪应采取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方式,杜绝病原传播。此外,严格管控人员和车辆进出,所有外来人员及运输工具需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饲养员入场前也必须完成更衣、洗手、消毒等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外部带入风险。
  最后,营养调控是‘贴秋膘’的关键所在。秋季气温下降,猪只采食量自然上升,正是促进增重的好时机。此时应提供营养均衡、能量充足的饲料,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同时增强御寒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育肥猪常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甚至咳血等症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严重时会导致生长迟缓、料肉比升高、推迟出栏10至30天,甚至突发死亡。母猪可能流产或产弱胎,公猪则可能出现跛行和睾丸炎等问题。该类病症多由病毒、细菌及环境因素混合感染引起,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结合环境改善与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控。
  为了进一步提升增重效果,可在饲料中合理使用催肥型添加剂。选择具有开胃、助消化、促生长功能的产品,能够显著改善猪的食欲和饲料转化率,从而加快育肥速度。但需注意选用正规产品,避免滥用激素类物质,确保猪肉品质安全。综上所述,秋季养猪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系统化的驱虫、母猪保健、群体管理和营养优化措施,全面提升猪群健康水平,真正实现高效‘贴秋膘’,为养殖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