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猪场动力网统计,11月4日,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2.01元/公斤,单日再跌0.24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17.15元/公斤下跌5.14元/公斤,跌幅29.97%。自10月末以来,养殖端出栏量大幅增加,猪价在短暂冲高后再次回落,目前再次逼近6元/斤关口,市场情绪低迷。

在日前召开的2025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指出“当前,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出栏生猪比重已经超过70%!”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但也意味着行业在产能调控方面,仍然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挑战。

政策目标:调减能繁母猪产能100万头

为应对行业持续亏损,今年6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召集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方案:调减能繁母猪产能100万头、严禁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等。并强调头部企业应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

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扬翔等头部猪企纷纷表态,将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3个月减产8万头,产能去化进度缓慢

如今近几个月已经过去,行业减产成效如何了呢?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仅较二季度末减少8万头,下降0.2%,考虑到生产效率提升因素,当前生猪产能仍处于阶段性偏高的状态,产能去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市场预期。

头部企业减产实况一览

温氏股份:已关停全国七个猪场

温氏股份在产能调控方面表现积极,据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透露,温氏已率先关停全国七个猪场,包括韶关地区及丹霞山风景区周边的养殖基地,以实际行动落实调控要求。黎少松表示,“调减产能不是针对某一类主体,而是行业共同责任。”此外,温氏股份曾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特别强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要求下属单位自2025年6月10日起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商品猪禁止开具饲养检疫票(仔猪、种猪除外)。

扬翔股份:明年出栏目标将降至530万头

广西扬翔股份常务副总裁张从林对调控节奏有着清醒认识:“目前调控有一定效果,但今年达不到预期,预计明年底才能到位。持续亏损会让产能自然下降。”他同步披露,企业已制定明确减产计划,今年出栏目标为565万头,明年将降至530万头。

牧原股份:已减32万头能繁母猪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也已加入调控行列。8月初,牧原养猪生产负责人李彦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透露,牧原从最高的母猪存栏362.1万头,已经减少了19万头。今年计划再减少13万头,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总共减少32万头母猪。10月13日,牧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方面,9月末已降至330.5万头,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这也意味着,牧原已提前完成32万头能繁母猪调减目标。此外,公司还将持续降低生猪出栏均重,8月末已降至120kg。在销售端,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配合构建管控体系,确保育肥猪流向屠宰厂,助力产业稳定发展。

新希望:到2025年底维持当前生产规模

新希望从5月底开始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畜牧业协会等组织的座谈会,表示将响应国家调控政策。产能控制方面,公司目前能繁母猪存栏 76 万头,到 2025 年底会维持当前生产规模。今年的出栏量会保持在 1600-1700 万头之间,基本和去年相当,但由于种猪更新换代、提升生产效率,明年出栏量可能会比今年多一点。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120公斤,保持稳定。此外,销售规范方面,新希望强调,自6月起严格遵循国家政策,通过销售部门向客户发了相关通知,杜绝市场投机行为。

尽管头部企业已在政策引导下推进减产,但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去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力度的推进。在这场漫长的猪周期中,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的博弈仍在继续,只有真正实现产能的有效去化,行业才能迎来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

本期编辑:木木

文章来源:猪场动力网综合、中国猪业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