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为13.22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07元/公斤,月环比下跌3.26%,同比跌幅达31.8%。当前全国生猪价格整体维持在低位运行,市场整体承压明显。全国范围内,有18个省份价格出现下跌,无一省份上涨,其余地区价格保持稳定。其中,广西地区生猪均价最低,为12.34元/公斤;广东(除海南外)以14.50元/公斤的均价位居首位,浙江则成为跌幅最明显的省份,环比下跌0.20元/公斤。
从整体市场走势来看,全国生猪市场仍处于弱势运行状态,价格持续受到供需失衡的影响。供应端方面,前期压栏生猪陆续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应压力骤增;而需求端则因消费动力不足,特别是终端市场对高价猪肉接受度下降,屠宰企业采购积极性减弱,压价行为频繁出现。北方部分产区因集中出栏加剧,价格调整压力显著上升,养殖主体普遍选择降价走货以缓解资金压力。
南方市场表现则相对分化。部分区域由于流通渠道调整及消费需求相对平稳,价格出现短暂企稳迹象。华南地区因区域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较小,部分养殖户挺价意愿较强;而西南地区受养殖主体心态分化影响,整体呈现稳中有跌的格局,特别是川渝地区降价出栏现象较为突出,云贵地区则保持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阶段性供应高峰的到来,市场对生猪的消化能力与出栏节奏之间的匹配度,成为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情绪方面,养殖主体普遍对后市持谨慎态度,看跌与观望情绪交织,导致价格支撑乏力。与此同时,养殖成本持续高企,叠加猪价低位运行,行业整体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成本倒挂的现象。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资金链压力不断上升,被动出栏现象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这种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预计猪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展望后市,若终端消费需求未能如期回暖,供应端压力仍将是主导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科学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集中出栏造成价格进一步下探。同时,也应警惕因情绪化抛售引发的短期价格冲击,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生产策略。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终端消费或迎来阶段性改善,但整体回升力度仍取决于供需关系的修复情况。长期来看,产能去化进程与消费需求恢复的匹配度,将决定市场拐点的出现时机。理性应对当前周期波动,方能在未来的市场回暖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此背景下,给广大养殖户的建议是:猪价上涨时切勿盲目追高,下跌时也无需过度恐慌。面对当前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应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存栏结构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与其赌行情,不如专注于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才是应对周期波动的根本之道。只有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才能在行业低谷中站稳脚跟,迎接下一个上升周期的到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