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全国猪场整体生产形势较为稳定,未出现大规模疫情。然而,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一些季节性疫病开始显现。呼吸道疾病和腹泻成为部分猪场的主要问题。细菌性疾病中,以肺炎支原体引发的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以及仔猪腹泻较为常见。病毒性疾病方面,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仍有发生,非洲猪瘟则呈散发状态。
  近期,猪病通平台接到一些猪友反馈,称其育肥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且死亡数量较多。死亡猪体表可见严重淤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皮肤出现红斑,按压后颜色不完全消退。死猪口鼻处有白色泡沫流出。其他发病猪在死亡前体温升至41℃左右,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急促症状,治疗效果不佳,猪只体重迅速下降。解剖观察发现,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液体,咽喉部肿胀出血,肺部出现水肿和小叶出血,有时伴有肺粘连现象,脾脏无明显肿大。
  根据现场照片和症状描述,初步判断为猪肺疫。该病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俗称“锁喉风”。典型症状包括败血症、肺炎和胸膜炎。最急性型表现为咽喉肿胀、呼吸困难,死亡迅速;急性型则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相似,但较少导致猝死;慢性型则表现为猪只短期内迅速消瘦,病程较长,有时伴有关节炎症状。
  猪肺疫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和混合感染密切相关。当饲养管理不当,遇到气温骤变、高湿度、通风不良、长途运输、营养不良、饲料突变或寄生虫侵袭等情况时,猪群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该病。特别是在忽冷忽热的季节,密闭环境中猪群更易发病。此外,感染其他疾病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伪狂犬病、蓝耳病等,也可能诱发猪肺疫。
  在临床诊断中,猪肺疫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因此,仅凭肉眼观察难以准确判断,需通过实验室手段如细菌分离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式进行确诊。近年来,该病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建议有条件的猪场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针对猪巴氏杆菌病的治疗,猪病通平台推荐使用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群猪可使用恩诺沙星拌料连续饲喂5-7天,或使用复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氟苯尼考饮水或拌料进行治疗。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舍环境,做好通风换气和温差控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并按时接种基础疫苗,以有效降低猪肺疫的发生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