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1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跌至13.33元/公斤,创下了自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纪录。这一价格不仅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标志着生猪市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与去年同期相比,猪价跌幅高达31.2%,全国有24个省份的生猪价格跌破7元/斤的大关,养殖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在价格持续走低的背后,产能过剩与消费需求疲软成为主要推手。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043万头,远超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供应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8月份全国多地高温不退,居民肉类消费意愿下降,替代性消费增加,导致整体市场需求疲软,生猪价格一路下行。
  从区域价格来看,广西地区跌幅尤为明显,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破13元/公斤,达到12.10元/公斤,成为全国价格最低的省份。福建(除海南外)以14.32元/公斤位居价格榜首。陕西地区跌幅最大,环比下跌0.14元/公斤。此外,河南、吉林、黑龙江、山西、广东、广西等地125公斤以上的肥猪价格普遍下跌0.4元/公斤,养殖户亏损加剧。
  面对行业困境,广东、江西两省率先出台调控措施。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头部企业召开产销分析会,提出“控增量、优存量”的调控策略,并由养猪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全行业主动减产,维护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江西省则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引导,将能繁母猪补贴任务数从11.6万头调减至10.89万头,释放出明确的调控信号。
  大型养殖企业也积极响应政策调整。牧原股份计划将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在今年年底降至330万头;温氏股份则严格控制母猪数量,下调出栏均重,并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新希望则表示将专注于提质增效,保持出栏节奏稳定,不再盲目扩张产能。
  尽管当前正值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期,但市场反应冷淡,消费提振尚未显现。业内专家对后市走势看法不一。部分人士认为,随着学校开学和节日临近,消费需求有望回升,叠加国家冻猪肉收储政策,猪价或将出现季节性反弹。但也有机构预测,9月至11月商品猪理论供应量仍将同比增长8%-10%,四季度生猪市场仍将面临较大供应压力。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专家建议养殖户应聚焦降本增效,果断淘汰低产母猪,避免盲目压栏惜售。只有主动去化过剩产能,才能为行业带来真正的复苏契机。随着16日25家龙头猪企齐聚北京,产能调减的进一步落实备受期待。在此背景下,理性应对、提升管理、降低成本成为养殖户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