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北京农业农村部大楼内,牧原、正大、大北农、双汇等生猪产业巨头负责人齐聚一堂。这场由农业农村部紧急召开的“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已是两个月内相关部门第三次召集行业头部企业共商大计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在同一天约谈了大型猪企,延续其“反内卷”系列政策。政策信号明确: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以内、不鼓励销售二育猪八月行情,多重利好支撑市场调研数据与政策信号形成共振。大地期货7月中旬在广东地区的调研显示,南方企业普遍对8月价格持乐观态度广东养殖企业A负责人预测:“对于8月价格个人觉得可稳得住,广东16-16.5元/kg应该可以有。”企业B则更为乐观:“月度来说,个人从企业出栏角度看8月还有一波上涨。”供需格局的变化提供了基本面支撑。一方面,供应端呈现收缩趋势。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透露,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

另一方面,季节因素开始发挥作用。历年7、8月份猪价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猪只生长速度的自然减缓。高温天气导致日增重放缓,出栏放量不会太大

“7月本身已处于供给收缩窗口核心时段,”开源证券分析认为,“2025年第三季度生猪供给收缩已至,猪价中枢有望逐月上移。”

2026年展望,曙光初现

产能过剩仍是当前核心矛盾。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42万头,超过正常保有量142万头。更严峻的是,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9.9%,预示着今年6-11月份生猪出栏将逐步增加

政策调控的效果需要时间发酵。业内专家分析,

降重出栏的措施可以随即执行,但是对于能繁母猪的暂停和减产效果需要10个月以后才能体现出来。”这意味着2026年上半年之前,政策难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

05 行业洗牌,巨变前夜

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2024年19家上市猪企出栏量达1.68亿头,占全国总量的23.9%;2025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升至29%-31%。头部企业逐步掌控市场主导权。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生存关键。牧原股份完全成本已降至12.2元/公斤,温氏股份降至12.0元/公斤。高效率、低成本的巨头企业仍能盈利,而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中小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