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下月7日立秋
【生猪】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14.28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21%;2)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89元每公斤,环比下跌0.44%;3)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51元每公斤,环比下跌0.23%。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2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2.62,比上周五下降0.11个点,截至当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51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7%;牛肉64.23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9%;羊肉59.4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3%;鸡蛋7.65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9%;白条鸡17.4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6%。
今晚~19:00,邀您观看
☝️点击蓝色链接观看☝️

今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九个方面部署了23条具体举措提振农产品消费。也就是从多个维度对农产品消费进行了系统性的促进和引导,其中虽未专门针对生猪或猪肉市场进行单一、直接的表述,但从整体政策框架来看,该方案对猪价是有可能产生间接影响的,具体影响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多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促进消费场景多元化,有望拉动猪肉需求
方案提出: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如“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
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推动“土特产”(包括猪肉及其制品)的消费;
鼓励对接餐饮细分领域,满足不同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等)的食品需求。
解读: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包括猪肉在内的肉制品在各类消费场景中的曝光度和销量,尤其是在节假日、文旅活动、运动赛事期间,猪肉消费(特别是深加工产品如火腿肠、熟食、预制菜等)可能迎来增长,从而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2、提升冷链物流与市场流通效率,有助于稳定猪价波动
方案提出: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设施水平。
解读: 生猪及猪肉的流通效率提高,有助于缓解因运输、储存等环节不畅导致的局部供需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从长期看有利于形成更为平稳的市场价格。
3、品牌化与品质提升,有助于提高猪肉溢价空间
方案提出: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水平;
强化农业品牌培育,包括设立精品品牌专馆、直播推介等;
推动优质优价。
解读: 若猪肉及猪肉制品(如地方特色肉制品、品牌冷鲜肉、土猪肉等)能够借助品牌化与质量分级体系提升附加值,将有助于部分优质猪肉产品获得更高市场价格,同时也可能带动整体消费升级,对猪价形成结构性支撑。
4、 促进线上与线下消费融合,拓展猪肉销售渠道
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发展社区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鼓励农民主播推广农产品(包括肉制品)。
解读: 生鲜猪肉及加工肉制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更高效触达消费者,尤其在疫情期间及之后,线上猪肉消费习惯逐渐养成,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和销售半径,进而对需求端形成拉动。
【版权说明】来源:农业农村部、饲料行业信息网、行情宝、大畜牧网。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