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的价格奇迹并未持续太久,近日再次出现下跌,并且跌破了关键的2800元/吨这一重要支撑位。这一价位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在过去两年的市场走势中,每当豆粕价格触及2800元/吨时,往往会出现短期反弹,显示出该位置具备一定的市场支撑力。
  那么,这种支撑究竟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成本、需求以及市场情绪和预期。以去年为例,尽管当时豆粕库存高企,但价格一旦跌破2800元/吨,就很难继续下行,说明背后存在较强的刚性支撑。其中,进口大豆的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豆并非“免费资源”,其运输、采购等环节都存在固定支出,因此整体上构成了价格底部的支撑。
  此外,需求端也提供了稳定力量。去年猪价回暖,养殖户盈利状况改善,补栏积极性增强,带动了豆粕消费。今年虽然猪价有所回落,但生猪产能依旧处于高位,饲料需求依然旺盛,进一步支撑了豆粕价格。
  从市场预期来看,短期和长期因素交织影响着行情走势。短期内,南美大豆正值出口旺季,大量进口大豆到港,叠加天气不稳定导致巴西大豆保存难度增加,油厂开足马力生产,导致豆粕库存积压,使得市场偏弱运行。然而,从长期角度看,南美出口季结束后,四季度的供应将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关系仍存变数的情况下,进口美豆成本依然较高,供应缺口的风险使得市场不敢轻易看空。
  尽管如此,豆粕价格上方的压力也不容忽视。3000元/吨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关口,一旦突破,上涨动力往往显得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豆粕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不同于玉米、小麦等更多依赖国内供需的品种。由于我国对进口大豆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波及豆粕价格。近期国际大豆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美国大豆生长条件改善,丰产预期增强,导致美豆价格走低,进而拖累豆粕价格。同时,油价的下跌也削弱了大豆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需求,进一步打压豆粕走势。
  综合来看,当前豆粕市场正处于一个上下两难的状态——涨不动,跌不深,只能在一定区间内震荡运行。不过,从远期来看,豆粕仍存在上涨的可能性。首先,中美贸易关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若美豆供应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供给缺口,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其次,全球范围内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也在增加大豆的需求。例如,美国提出新的生物柴油掺混比例计划,巴西也将在8月提高生物柴油中的豆油使用比例,预计每年将多消耗约250万吨大豆,这对豆粕市场构成潜在利好。最后,美豆主产区的天气炒作风险仍然存在。尽管目前气候条件良好,但历史经验表明,极端天气随时可能来袭,而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为豆粕带来上涨机会。
  总体而言,豆粕价格目前已形成一定底部支撑,未来能否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关键在于外部因素的变化与市场情绪的配合。只要供应端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豆粕价格向上突破的催化剂。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