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6月已近尾声。本月以来,市场频频传出关于进口玉米以及定向稻谷拍卖的消息,但迟迟未能落地,导致市场关注度逐渐降低。国内玉米市场重新回归供应偏紧的基本面,现货价格重心持续上移。
  不过,靴子终于落地,进口玉米拍卖正式重启。这一举措将如何影响当前的玉米现货市场?以下是具体分析:
  据最新消息,7月1日中储粮启动了进口玉米邀约竞价销售,主要面向具备进口转基因加工资质的企业,尤其是饲料企业。首次拍卖规模为18.9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区,目前拍卖底价尚未明确。此前,市场曾有多个传闻版本,主流观点认为进口玉米拍卖总量可能在400至800万吨之间,周均拍卖量预计在40至200万吨。初步估计,拍卖底价或在2350至2400元/吨区间。对比去年5月末首次拍卖数据,底价基本维持在2390至2400元/吨水平,而当时山东地区玉米均价为2260至2430元/吨。因此,今年首次拍卖底价很可能超过2400元/吨,成交溢价预计在10至30元/吨左右。
  由于目前拍卖底价尚不明确,其对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影响也难以确定。总体来看,市场反馈较为中性,玉米价格走势仍将取决于购销基本面变化。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偏强运行。华北地区因连续降雨,玉米流通受限,工厂到货量不足,导致报价不断上涨。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基层价格坚挺,中储粮陈粮拍卖成交活跃,但由于需求承接能力有限,市场价格以弱势维稳为主。
  供需方面,产区基层余粮已经告罄,渠道掌握较大话语权。受渠道库存减少影响,玉米售粮压力不大。同时,华北和黄淮地区频繁降雨,进一步限制了玉米上市量。数据显示,全国主流深加工企业门前玉米到场车次平均仅为92车左右,整体上量处于低位。
  在需求端,当前整体表现不佳。深加工企业因年中检修,下游产品出货缓慢,淀粉企业普遍亏损,开工率较低,采购多以刚需为主。饲料企业则面临小麦与玉米价差倒挂的问题,小麦饲用比例提升,导致玉米消费需求减弱。工厂对高价玉米的接受度不高,采购策略主要依据到货情况灵活调整。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玉米均价为1.215元/斤。在监测的115家企业中,有13家价格上涨,涨幅普遍在0.3至0.5分/斤之间。黑吉辽及内蒙古地区深加工企业报价基本稳定,主流玉米价格维持在1.125至1.175元/斤区间。
  在华北和黄淮地区,山东成为涨价热点区域。目前该地企业挂牌均价达到1.249元/斤,包括中谷淀粉、临清金玉米、潍坊健宝生物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上调报价,涨幅同样集中在0.3至0.5分区间,整体报价范围在1.23至1.29元/斤左右。
  综上所述,尽管进口玉米拍卖政策已落地,但由于拍卖底价不明朗、拍卖体量不确定等因素,对现货市场影响有限。结合当前玉米余粮减少、渠道售粮压力小等基本面因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仍将维持谨慎看涨趋势。未来市场需重点关注进口玉米拍卖进展、小麦替代使用情况以及新作玉米生长状况等关键变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