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即将收官,国内生猪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价格走势,整体表现由弱转强。月初时,生猪价格一度持续下行,全国标猪均价从14.34元/公斤逐步回落至13.91元/公斤,跌破每公斤14元的关口,南方与北方地区普遍进入“6元时代”。市场情绪一度低迷,养殖户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然而,随着猪价重心下移叠加饲料成本上升,养殖端惜售情绪逐渐增强,挺价意愿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简称“二育”)群体开始积极入场补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集中采购标猪的现象增多。此外,南方多地受持续降雨影响,部分区域生猪调运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猪价逐步反弹,截至中旬已回升至14.62元/公斤左右,较低点上涨超过0.7元/公斤,并创下本月新高。
  尽管猪价短期回暖显著,但近期涨势略显乏力。连续多日上涨后,市场出现一定观望情绪,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猪价或将再度进入横盘整理阶段,购销关系呈现“紧平衡”状态。虽然供给端压力有所缓解,但需求面仍未见明显起色,制约价格上涨空间。
  从供应角度看,随着6月临近尾声,散户和大型养殖企业的出栏节奏趋于平稳,主动增量出栏的意愿不强。尽管部分集团猪企尚未完成当月出栏计划,但由于市场对7月份行情预期向好,不少养殖户选择压栏惜售。尤其是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7月猪价可能出现超预期上涨,生猪市场可能迎来周期性“拐点”,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挺价的信心,缓解了前期的供应过剩压力。
  需求方面来看,当前猪肉消费仍处于传统淡季。高温天气抑制终端购买热情,加之学生暑期放假等因素影响,屠企订单量减少,开工率维持低位运行,整体消费需求疲软,难以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不过,在二育带动下,阶段性标猪需求依然偏紧。目前多数二育操作以“短平快”为主,虽对未来行情持谨慎态度,但对7月走势相对乐观,仍有部分资金陆续进场布局。
  综合来看,在当前供需博弈的背景下,猪价走势呈现多空交织态势。一方面,养殖端挺价心态较强,且有二育阶段性补栏支撑;另一方面,消费端缺乏实质性利好,价格上涨动能不足。预计在猪价冲高之后,部分二育主体或将选择获利了结,市场情绪趋于理性。未来一段时间内,猪价大概率将以震荡调整为主,重点关注生猪出栏节奏及终端消费恢复情况。据最新数据显示,6月30日,外三元瘦肉型标猪平均出栏价格约为14.64元/公斤,市场静待新一轮供需变化带来的方向性指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