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由传统的干法加工逐步转向湿法加工。目前,湿法加工的玉米年产量已达到数百万吨,并可产生大量副产品,主要包括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饲料等。这些副产品约占玉米淀粉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低的成本,尤其适合用作家畜饲料。其中,玉米胚芽粕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均衡而备受关注,成为研究重点之一。
  玉米胚芽粕是玉米胚榨油后的残留物,粗蛋白含量通常在23%~25%之间,且其氨基酸组成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推荐的人类蛋白质标准高度一致。尽管油脂被提取,但其他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基本保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此外,玉米胚芽粕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一般为10%~20%,属于中量蛋白质纤维饲料,在单胃动物日粮中适量添加有助于调节肠道健康及胴体品质。
  已有研究表明,玉米胚芽粕在家畜饲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张勇的研究指出,在生长肥育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均膘厚并提高瘦肉率。胡薇的试验也发现,同时添加这两种副产品后,公猪的平均膘厚显著下降,说明其对改善肉质有积极作用。边连军通过平衡试验法测得玉米胚芽粕对生长猪的可消化磷含量为26.75%,为其科学使用提供了依据。
  在禽类饲养方面,王林发现用玉米胚芽粕替代部分麸皮和棉粕后,蛋鸡的料蛋比、产蛋率和经济效益均有提升;陈朝江的研究则表明,北京鸭对玉米胚芽粕的代谢能分别为1864kcal/kg(表观代谢能)和2244kcal/kg(真代谢能),为鸭类饲料配方优化提供了参考。此外,叶元图和林仕梅等人的研究显示,草鱼对玉米胚芽粕中的氨基酸利用率较高,粗蛋白消化率达77%以上,因此该副产品也适用于水产养殖。然而,孙伟丽的研究指出,蓝狐对玉米胚芽粕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相对较低,不适合大量使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玉米胚芽粕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饲喂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6头体重相近的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四组(A、B、C、D)。其中A组为对照组,不添加玉米胚芽粕;B、C、D组分别添加30%、35%、40%的玉米胚芽粕。试验持续49天,期间记录日增重、料肉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
  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日增重和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玉米胚芽粕的添加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屠宰数据表明,D组的平均膘厚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显示出玉米胚芽粕在降低脂肪沉积方面的潜力。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在四组间差异不明显,但有上升趋势,说明适当添加该副产品可能有助于提高肉品质量。
  分析认为,玉米胚芽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粗纤维,虽然单胃动物无法直接分泌纤维素酶进行消化,但结肠和盲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对其进行发酵利用。这种发酵过程不仅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还能影响能量代谢和脂肪沉积,从而降低膘厚。同时,由于玉米胚芽粕带有一定异味,可能影响饲料适口性,导致采食量略有下降。此外,其容重较小,也可能影响进食速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配比与适口性调整。
  综上所述,玉米胚芽粕作为玉米深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优势。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适量添加,不仅可以替代部分常规蛋白质饲料,还能改善胴体品质,特别是降低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未来应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以明确其最佳添加比例、长期饲喂效果以及与其他饲料原料的协同作用,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