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原料价格波动:

玉米

2025年10月,国内玉米价格弱势下行

供应端压力持续,新粮上市节奏加快。10月份全国玉米价格整体呈现弱势下行态势,从月初的2480元/吨逐步回落至月末的2450元/吨左右(来源:畜牧兽医局)。随着东北、华北主产区玉米收获进入尾声,全国玉米收获进度已超九成,新粮上市量持续增加,市场供应充裕。

需求端支撑有限,采购心态谨慎。玉米深加工企业维持刚需采购,部分企业库存水平适中,采购节奏平稳。养殖端方面,生猪、禽类养殖盈利仍处低位,资金压力较大,企业多采取“随用随采”策略,整体补库意愿不强。

豆粕

2025年10月,国内豆粕价格弱势下行

供应端宽松,进口大豆到港充足。10月全国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弱势下行态势,从月初的3280元/吨逐步回落至月末的3260元/吨左右(来源:畜牧兽医局)。截至10月底,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库存维持在800万吨以上高位,较月初继续小幅上升,供应宽松格局未改(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需求端刚需稳定,但提货节奏放缓。尽管生猪、蛋鸡和肉鸡存栏量仍处较高水平,对豆粕形成稳定刚性需求,但由于养殖利润持续承压,饲料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多执行“滚动补库”策略,导致豆粕需求释放缓慢,价格上行缺乏动力。

注:数据截止于10月30日

来源|畜牧兽医局


二、饲料视界

中国玉米饲料发展史: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

中国玉米饲料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升级的生动注脚,四十余年历经起步、扩张、转型三大阶段,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下,成为养殖业稳产保供的核心支撑。

上世纪80年代,行业迎来起步契机。《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的出台,以税收减免、外汇扶持等政策激活市场,国有、民营、合资企业纷纷布局。新希望等龙头率先探索规模化生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逐步取代传统散料,玉米作为核心能量原料的地位正式确立。1990年全国工业饲料产能突破5000万吨,种植与养殖的产业链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2001年加入WTO后,行业迈入规模化扩张期。面对国际竞争,企业加速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实施,推动行业法治化、规范化发展。随着养殖业规模化进程加快,玉米饲料需求爆发式增长,2005年产量突破1亿吨,2015年跃升至2亿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禽料、水产料等细分品类不断丰富。

2015年以来,行业转向高质量转型。“粮改饲” 政策全面推进,中央财政持续投入,鼓励青贮玉米种植与全株利用,拓宽玉米饲料应用场景。低蛋白配方、绿色生产技术广泛普及,实现降本增效与环保双赢。截至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突破3亿吨,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玉米饲料完成从“保障供给”到“提质增效”的跨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来源|中国饲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