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猪业的核心生产力,经产母猪的产仔数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本文结合妊娠期营养调控、哺乳期精准饲喂、功能性添加剂应用及饲养操作优化四大维度,系统阐述提升产仔数的科学方案,所有策略均基于国际权威文献,适用于现代高产母猪品系。


一、分阶段精准饲喂(Phase Feeding)
妊娠前期(配种-30天):控制能量(≤6.5 Mcal ME/天),避免胚胎死亡率升高;重点补充叶酸(5mg/kg)和维生素B12(0.5mg/kg),促进胎盘血管生成 。
妊娠中期(30-90天):增加纤维(8-12% NDF),改善肠道健康;补充铬(0.2ppm)和锌(100ppm),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优化胎儿营养分配 。
妊娠后期(90天-分娩):能量提升至7.5 Mcal ME/天,蛋白质≥16%,支持胎儿快速增重;添加精氨酸(1%日粮)和甜菜碱(0.1%),显著增加活产仔数(平均+1.2头/窝)。
二、关键营养素协同作用
精氨酸-肉碱组合:精氨酸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改善子宫血流;肉碱(50mg/kg)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弱仔率 。
微量元素包被技术:使用有机锌(锌氨基酸螯合物)和硒酵母,提高吸收率30%,降低死胎风险 。

一、按胎次差异化饲养(Parity Feeding)
初产母猪:高脂肪日粮(5-7%油脂),能量密度≥7.8 Mcal ME/天,缓解哺乳期失重,维持后续繁殖力 。
经产母猪(≥3胎):提高赖氨酸含量(1.2%),添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减少肌肉分解,缩短断奶-发情间隔 。
二、动态采食量调控
“阶梯式增饲”法:分娩后3天限饲(2kg/天),第4天起每日增加0.5kg,直至自由采食,减少乳腺炎风险 。
湿拌料与多餐制:每日饲喂4-6次(优于2-3次),结合水料比1:1湿拌,采食量提升18%,仔猪断奶重增加 。

一、肠道健康调节剂
益生菌-益生元联用:枯草芽孢杆菌(1×10⁹ CFU/kg)+低聚果糖(0.5%),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初乳IgG含量 。
酶制剂:植酸酶(500 FTU/kg)和木聚糖酶,释放植酸磷,提高磷利用率40%,减少哺乳期骨质疏松 。
二、抗应激因子
维生素E-Se复合物:维生素E(100IU/kg)+有机硒(0.3ppm),降低热应激导致的胚胎吸收,夏季产仔数波动减少15% 。

一、精准投喂设备应用
自动化饲喂站:根据背膘厚度(P2点14-18mm为佳)自动调节投喂量,避免过肥/过瘦 。
慢速给料设计:投喂速度≤40g/秒,减少撒漏,确保每头母猪摄入均质饲料 。
高频次投喂:哺乳期每日4–6餐(优于传统2–3餐),结合水料比1:1湿拌,采食量提升18% 。
水温控制(夏季≤20℃/冬季≥15℃),溶解功能性添加剂(如益生菌),保障活性成分稳定性。
二、水源与饮水管理
水压与流速:妊娠期1.5L/分钟,哺乳期2.5L/分钟,水温≤20℃,保障每日饮水≥30L 。

提升经产母猪产仔数需营养策略与动态管理并重:妊娠期侧重胎儿发育调控,哺乳期聚焦母体恢复与仔猪支持,结合现代饲喂技术,可实现窝均活仔数14头以上的高产目标。建议养殖场建立个性化营养数据库,持续优化方案。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数据库,如有侵权,请文末留言联系处理。本文数据仅供阅读和参考,由于获取资料的有限性,不能保证内容绝对准确,该文中提到公司
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指导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Lactating Swine Nutrient Recommendations and Feeding Management
Feeding strategies in pig production: Sows and their piglets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