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消毒是工作人员每天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不单是消毒所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
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他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如果不知道这些,消毒做的再频繁都没用。
一、消毒时间
高温消毒:60℃能将多数病原杀灭,汽油喷灯温度达几百度,如果喷灯火焰时间太短一扫而过,也能杀灭病原;蒸煮消毒:应在水开后30分钟才能将病原杀死;而紫外线照射,必须要达到5分钟以上。
二、消毒药物与病原接触
产房消毒:消毒剂喷不到的地方,病原也不会被杀死,如果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便,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为消毒药没有与病原接触到。所以,猪舍消毒前要先把猪舍粪便清理、冲洗干净,就是为了减轻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消毒剂量
消毒药在杀灭病原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破坏,比如说:一个消毒药分子只能杀死一个病原,如果一个消毒药分子遇到五个病原,再好的消毒药也不会有效果。
消毒药的用量一般是每平方米面积用1升药液。常见的则是不经计算,只是将消毒药将舍内全部喷湿即可,人走后地面马上干燥,这样的消毒效果是很差的,因为消毒药无法与掩盖在深层的病原接触。所以达不到彻底杀灭病原菌的效果。
四、消毒干扰
许多消毒药遇到有机物、时间过长会逐渐失效,如果使用消毒药放在消毒池中再放一些锯末,用来鞋底消毒效果就不会好了。
五、消毒药物敏感度
消毒药不是对每一种病原都有效,所以,我们在使用消毒药时也是有针对性的。比如:预防口蹄疫时,碘制剂效果较好;预防感冒,过氧乙酸可能是首选;而预防传染性胃肠炎时,高温和紫外线可能更实用。
六、常用消毒
火碱消毒:火碱只有溶于水后变成火碱水才有消毒作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橡胶手套等措施。
过硫酸氢钾:要现配现用,颜色变的越浅效果会越差,它对口蹄疫、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都有效果。是目前养殖业公认防止非洲猪瘟的首选消毒剂,建议使用时,按指导比例进行添加。高含量消毒剂【63%过硫酸氢钾】,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2%,1分钟杀灭非洲猪瘟、口蹄疫,圆环,蓝耳等病毒,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杀灭率达100%
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强碱),提高被消毒物的pH值,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同时,它会大量释放热,造成局部高温,起到杀菌效果。
配制方法:取1公斤石灰加1升水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再加9升水即成10%石灰乳。用生石灰消毒前,应将要消毒地点进行一次垃圾清理,然后再进行消毒。
猪出栏后,清理的垃圾堆积起来,用20%石灰乳浇泼消毒,避免带病菌的垃圾传播扩散病原。之后把地面和墙面冲刷、清扫干净,将墙壁和地面,每平方米用1升石灰乳刷1-3次;用新鲜熟化的石灰粉撒布于猪舍周围阴湿的道路、地面、污水沟以及粪池周围。
注意事项:生石灰只有遇水后才会发生消毒作用,必须现配现用,加水过程中,将生石灰按照比例慢慢的撒入水中,轻轻搅拌;不要一次性大量倒入可能引起爆炸,另外,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橡胶手套。
常见错误:熟石灰粉直接撒在圈舍内的地面上,会造成石灰粉尘大量飞扬,猪只吸入呼吸道内,会造成猪蹄肢及皮肤被灼伤,猪误食后,也容易灼伤口腔及消化道。
特别提醒:任何一种消毒药(包括高温消毒)都不能杀灭所有的病原,所以,我们在使用消毒药时(酸制剂、碘制剂、碱制剂),三种应经常更换,这样才能起到最理想的效果。
文章来源:畜禽养殖实用技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