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实现了2.5%的同比增幅,这标志着仔猪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关键驱动力之一,推动了这一强劲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养殖行业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前十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2024年首次突破25%,而中小散户则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退出市场。这种“洗牌”现象为生产资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企业在饲料、兽药、疫苗和养殖设备等领域提供了全面支持,为行业的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种者得天下”已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共识。仔猪市场份额的扩大,反映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的趋势。环保压力、疫病防控、土地资源、养殖成本以及资金投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转变。散养户和中小型养殖企业逐渐淡出竞争舞台,许多企业开始依赖头部企业的仔猪供应,以确保生产和扩张的顺利进行。从2018年至2024年,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从49%跃升至70%以上,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3%。在养殖结构方面,正邦、金新农和天邦等企业的仔猪出栏量占比显著提高,进一步体现了仔猪市场的规模化与专业化育肥趋势。
  种猪品质对仔猪质量至关重要,种猪基因决定了养殖场效益的核心因素,占比高达40%。“南繁北育”战略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通过先进的种猪选育技术,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种猪,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温氏构建了瘦肉型猪基因组填充数据库和SWIM开放服务平台,解决了不同基因分型数据难以合并使用的问题,并为行业提供约19.3万头种猪基因组填充服务。永诚育种集团规划了五大遗传核心场,建立了12720头核心种群,可满足中国种猪市场10%的需求。通过优化饲养方式,永诚的商品猪在同样饲养160天的情况下,能够实现16.8kg的增重,为一个万头规模的猪场带来252万元的增收。
  智能化养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已成为仔猪产业链中的“新标配”。非洲猪瘟曾对养殖户造成严重打击,但AI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疾病预警能力。通过分析咳嗽频率、体温波动等数据,AI系统可以提前3天预警疾病风险,准确率超过85%。大型养殖企业如牧原、温氏、京基智农等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例如,温氏在多个基地引入智能化环控系统和饲喂系统,将PSY提升至29以上,全程成活率达到86%左右。京基智农利用AI技术将单头猪成本降至13.8元/公斤,头均盈利超过800元,年利润涨幅高达200%。通过动态生成最低成本配方和无人饲喂设备,饲料浪费率大幅降低,料肉比压低至2.5:1,显著节省了成本。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深入,大型养殖企业对仔猪生产资料的需求激增,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正邦科技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和扩建养殖基地,对饲料、兽药、疫苗及先进养殖设备的采购量持续攀升。温氏在采购饲料时会严格审查供应商提供的营养成分检测报告,以确保满足不同生长阶段仔猪的需求。同时,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仔猪生产资料市场。京东数字科技集团通过“猪脸识别”技术为每只猪建立档案,实现远程监控和指导;网易味央采用全球第四代养殖模式,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掌握猪的身体状况和养殖环境。业内人士认为,仔猪市场的火热吸引了众多生产资料企业加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