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涵盖猪苗、饲料、兽药等环节,中游为养殖,下游则涉及屠宰、产品加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行业整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集团猪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养殖业务,而是积极向上下游延伸,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强化协同效应并提升整体竞争力。本文将以温氏股份为例,全面剖析集团猪企在全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及发展策略。
动保兽药作为养殖业的重要上游环节,与养殖行情紧密相连。近年来,部分集团猪企早已在动保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例如,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温氏家族。2011年,大华农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温氏家族持股比例达30.08%。到了2015年,温氏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使大华农退市,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此外,温氏投资还涉足了挑战动保项目。其他企业如牧原股份也于2022年与中牧股份合作建设南阳兽药生产基地,并联合内蒙古联邦动保成立河南联牧兽药有限公司。这些动作表明,养殖巨头正通过自营或合资形式进一步压缩外部动保企业的生存空间。
饲料是养殖业的核心环节之一,与生猪养殖息息相关。许多企业最初便是从饲料业务起步,逐步拓展至生猪养殖领域,如双胞胎、新希望、大北农和海大等。与此同时,一些专注于养殖的猪企也将触角伸向饲料业务。例如,2023年2月底,温氏投资宣布对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安佑集团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环保生物饲料生产的企业。此次投资不仅促进了双方在产业协同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入合作,也为生猪饲养行业提供了更优质、更环保的饲料产品和服务。
种猪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成绩和效益,因此优质的种猪企业备受猪企青睐。金新农曾收购武汉天种和福建一春两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为自身的生猪养殖业务提供了坚实支持。而温氏股份在2019年以8.1亿元现金购得河南省新大牧业61.86%的股份,标志着其在河南地区实现了生猪产业零布局的突破。此外,大北农也曾计划“入主”傲农生物,尽管最终未能达成协议。这表明,通过并购同类型养殖企业,猪企能够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并优化业务结构。
环保治理是当前养殖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猪企必须重视的问题。温氏股份于2024年斥资16亿元收购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1.38%的股权,筠诚和瑞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这一举措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样,新希望、正邦科技和牧原股份也在环保与新能源领域进行了布局,努力推动养殖行业的绿色转型。例如,正邦科技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设1000万千瓦的生态光伏、风电等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物流作为生猪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温氏股份在这一领域也加大了投资力度。侨益股份作为华南地区的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在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4年底,温氏投资通过认购新股的方式增持侨益股份1000万股,权益比例从6.26%提升至14.73%。除了环保和物流,下游的屠宰和食品加工业务也受到众多猪企的关注,包括牧原、天邦、唐人神等企业均有所布局。
综上所述,集团猪企的投资版图已覆盖从猪苗、饲料、兽药到屠宰、环保、物流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且高度协同的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视野仍在不断拓宽,例如温氏和新希望近期都表示在机器人领域有所投资布局。可以预见,未来集团猪企将继续深化全产业链整合,探索更多创新领域,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