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市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期货与现货价格走势分化的显著特点。从整体来看,国内各地区豆粕现货价格涨跌不一,北方地区延续下滑态势,而南方则逐渐企稳。然而,由于下游需求疲软,豆粕现货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期货市场因中加贸易政策升级预期提振,价格出现上涨趋势。本文将围绕大豆进口及压榨、豆粕市场供应、下游需求、期货与现货价格差异以及后市行情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后期大豆进口量预计增加,这将成为影响豆粕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1月份买船成本较高,企业大豆采购量减少,导致1-2月大豆发船量下降。据预测,3月大豆到港量约为530万吨,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下降。然而,4-5月的大豆到港量预计将显著增加,可能达到历史高位,分别为1100万吨和1150万吨。这一情况不仅缓解了市场对大豆供应紧张的担忧,还对豆粕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随着大量大豆到港,油厂原料充足,豆粕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3月中旬以来,多地油厂因大豆到港减少而停机,压榨开机率随之下降。据统计,3月以来全国油厂开机率平均为45.18%,较二月和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预计第12周(3月15日至3月21日),国内油厂开机率将进一步下滑至40.1%,大豆压榨量约为142.64万吨。尽管如此,实际开机率下调幅度不及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豆粕的实际产量,心理上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如果3月油厂停机能及时兑现,豆粕现货价格可能会实现短期反弹。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巴西大豆陆续到港,豆粕价格仍将保持偏弱态势。
目前,国内豆粕库存量为59.29万吨,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然而,市场表观消费量降至123.44万吨,降幅达13.97%,主要原因是下游合同库存已基本备足,采购积极性明显减弱。全样本工厂开机率维持在40%-45%区间,豆粕供应预计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豆粕库存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明显下滑,这表明市场供需关系并未如预期般紧张,使得豆粕现货价格缺乏上涨动力。随着4月大豆到港量增加,豆粕阶段性供应紧张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下游饲料企业目前维持较高的豆粕库存水平,部分企业的库存已处于高位状态。调查显示,截至3月14日,国内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天数为9.98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8.17%。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逢低滚动补库即可满足需求,对豆粕现货的采购意愿不强。现货市场购销情绪冷清,贸易商普遍看空后市豆粕价格,并不断放空压价,进一步推动现货价格下行。
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中国与加拿大贸易升级,以及巴西大豆贴水波动加剧。近期,连粕M05期价因中国对加拿大菜籽油、油渣饼、豌豆加征关税而冲高。此外,美国对主要贸易国加征关税,促使各国需求转向巴西大豆,支撑巴西贴水走强,这种情绪驱动在短期内对期货价格形成支撑。相比之下,现货价格下跌则是供需基本面改善的结果。大豆进口增加、压榨供应压力不减、豆粕库存稳定以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现货价格缺乏上涨支撑。
总结来看,当前豆粕期货价格上涨主要受到情绪和预期驱动,而现货价格下跌则是供需基本面改善的结果。短期内,进入3月中下旬后,油厂断豆停机预期增加,下游饲料企业可能逢低适量补库1-2天头寸,部分贸易企业开始回补空单。在盘面反弹配合下,近期豆粕现货价格或将出现阶段性低点,如果油厂停机能及时兑现,现货价格短期内有望实现反弹。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巴西大豆陆续到港,豆粕价格仍将保持偏弱态势,现货基差弱势运行为主。此外,还需关注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国储大豆拍卖投放成交情况、中加贸易摩擦进展、国际大豆供应是否出现意外炒作(如南美天气问题等)以及后期大豆实际到港及海关放行进度情况等。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