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料在猪饲料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直接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免疫力以及整体养殖效益。合理选择预混料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显著提升出栏质量,是科学养殖的第一步。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需求,预混料的选择也需有所调整。对于体重在0-30kg的仔猪,其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应选择高消化率的饲料,并重点补充乳清粉、益生菌和氧化锌,以促进肠道健康发育。而育肥猪(30-120kg)则需要注重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添加含酶制剂的预混料可以有效提升饲料转化率,帮助快速增重。母猪在怀孕期需要额外补充叶酸和有机铁,以预防贫血;哺乳期则需增加赖氨酸和钙磷的比例,确保营养充足供给幼崽。公猪方面,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硒,有助于维持精子活力,提高繁殖能力。
  除了根据生长阶段选择预混料外,还需要根据猪只的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调整。对于病弱猪,可适量添加黄芪多糖和免疫球蛋白,增强其抵抗力;在高温或转群等应激期,则可通过补充维生素C和电解质来缓解压力。通过细致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灵活调整饲料配方,可以进一步优化养殖效果。
  辨别优质预混料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优先选择具有ISO认证的大品牌产品,并仔细核对生产许可证编号,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其次,查看营养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例如仔猪料的粗蛋白含量需达到18%以上,母猪料的钙磷比例应为1.2:1。此外,优质的预混料在物理性状上也有体现,如色泽均匀、无结块且无刺鼻气味。最后,包装标识必须完整,包括成分说明、适用阶段、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这些细节反映了产品的正规性和透明度。
  在选购预混料时,还需注意避免一些常见误区。首先,不要盲目追求低价,市场上可能存在用石粉替代磷酸氢钙的劣质产品,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猪只健康。其次,避免不同阶段的饲料混喂,比如育肥猪长期使用仔猪料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反而不利于生长。另外,不能仅凭外观判断饲料优劣,例如粪便颜色深并不一定代表消化好,皮毛光亮可能是因为添加了硫酸铜等成分,这并非健康的标志。
  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果,预混料需要与其他饲料科学搭配。例如,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使用前应过筛去除霉变部分,小麦可搭配木聚糖酶以提高利用率。蛋白原料方面,豆粕需检测脲酶活性,鱼粉的添加量应控制在5%以内,以免引起中毒或营养失衡。此外,麸皮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5%,夏季可适量添加2%的油脂以抗热应激。
  总之,在选择预混料时,应坚持“阶段适配、营养均衡、品牌保障”的原则,并定期观察猪群的生长状态,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只有科学选料,才能实现猪只健康生长,最终达成养殖效益的最大化。记住:好的饲料是养出优质猪只的基础,而科学的养殖方法则是成功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