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早期胚胎的死亡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配种后1-3天内,由于母猪内环境不适宜,胚胎死亡率可达到20%以上;而配种后9-24天是胚胎植入子宫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死亡率甚至可能高达50%;到了配种后26-40天,胚胎器官开始形成,这一阶段的死亡率也接近30%。因此,要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关键并不在于单纯促排卵,而是尽可能减少怀孕40天内胚胎的早期死亡。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胚胎死亡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值得养猪从业者重点关注。
### 1. 配种后拍打或踢踹母猪
许多配种员在完成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后,习惯性地给母猪屁股拍一巴掌或踢一脚,认为这样可以刺激子宫收缩,防止精液倒流。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会引发母猪的应激反应,导致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干扰“爱情激素”——催产素的正常分泌,影响精液向输卵管的顺利流动。因此,建议配种完成后尽量避免对母猪进行任何形式的物理刺激。
### 2. 过早转移栏舍
在配种后的关键时期,如果驱赶母猪转移栏舍,可能会导致自发流产或窝产仔数降低。研究表明,如果需要转移母猪,应在最后一次输精后4小时至40小时内完成,或者等到最后一次输精后30天才进行转移。对于群养母猪,建议在怀孕早期使用限位栏,以减少物理刺激和应激反应。即使是在动物福利要求严格的欧盟地区,也允许在配种后四周内使用限位栏来保护胚胎的稳定发育。
### 3. 突然更换日粮
对于初次怀孕的一胎母猪,怀孕早中期可以继续使用后备母猪料,以满足其生长和胎儿发育的需求。此外,在全进全出的猪舍中,配种早期实行每日一次饲喂是可行的,既能减少对母猪的打扰,又能节省人工成本。研究发现,从母猪背膘调整、难产情况、仔猪初生重及活力、哺乳期采食量等多个指标来看,妊娠期间(从怀孕22天至产前3天)实行单次饲喂的效果优于两次饲喂。
### 4. 不定时饲喂与环境噪音
为了减少母猪因饥饿而爬栏嗷叫等行为带来的物理刺激,建议定时饲喂,并分两遍进行。第一遍快速投喂,让母猪尽快解决饥饿问题;第二遍则放慢速度,以便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饲喂量。同时,可以在日粮中增加纤维素或青绿饲料,增强母猪的饱腹感。此外,母猪怀孕期间应尽量保持圈舍安静,避免高强度的突然声音刺激。如果母猪受到惊吓或骚动不安,容易导致代谢紊乱,抑制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胚胎死亡的风险。因此,妊娠期间要严格控制噪音,避免生人靠近、宠物或小动物骚扰,禁止轰赶或抽打母猪,确保其不受任何干扰。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