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关键指标与生产管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后备母猪的生产目标、关键指标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后备母猪是猪场所有生产的第一起点

1,成本视角

一头后备母猪从选留到开配,累计投入饲料1.1-1.3T、疫苗+兽药120-150元、人工+水电+折旧≈280元,合计成本≈2300-2600元/头。若因管理疏漏导致10%无效入群,5000头母猪场年损失≈115-130万元,相当于0.7元/公斤增重成本。

2,遗传视角

核心场基因组选择指数年均提升2.5-3%,若后备更新率45%,则群体遗传进展50%以上依赖后备。

3,健康视角

蓝耳、PED等80%由引种或后备驯化不彻底带入;一次波动带来的产房损失可吞噬全年利润。

后备母猪不是“库存缓冲”,而应该是“猪场发动机”,应单列预算、单设团队、单独考核。

二、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及生产目标

后备母猪作为猪场繁殖群体的新生力量,其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效率、仔猪质量和经济效益。优秀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也是规模化猪场保障高水平生产成绩的关键因素。

1,核心目标

培育健康、体格发育良好、性成熟同步、发情表现明显、受孕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合格新母猪。

2,具体生产目标:

(1)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

(2)第一次配种日龄达到230-250天

(3)配种时体重达到130-155kg

(4)配种时背膘厚达到12-15mm

(5)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6)年更新率根据猪场级别保持在40%-60%

后背母猪的目标管理

四个方面

财务目标

(入群后一生贡献折现–培育全成本)≥380元

经营目标

①年更新率45%±2%;

②入群合格率≥92%;

③二胎留存率≥85%;

④入群到断奶≤190日龄。

生产目标

①160日龄初情率≥80%;

②初配日龄230-250天、体重135-150kg、背膘14-16mm、情期≥2;

③配种分娩率≥90%;

④窝均健仔≥11.5头。

支撑目标

①隔离+驯化期≥12周;

②驯化后抗体S/P值与基础群差异<20%;

③肢蹄评分≥3分占比≥95%。

三、关键生产指标分析

1,繁殖性能指标

(1)后备母猪利用率

已配后备母猪数之和/本批次引入后备母猪总数×100%,要求达到85%以上。按批次计算,达329日龄即统计该批次利用率。

(2)配种分娩率

(按妊娠期114天回推预产期在此时间段内对应的全部配种母猪头数-返情-妊检阴性-空胎-流产-妊娠期死淘母猪)/对应期配种母猪头数×100%,标准值为88%。

(3)受胎率

(配种-返情-空胎-妊检阴性)母猪头数/对应期配种母猪头数×100%,受胎率≥配种分娩率。

(4)断奶7天发情率

断奶7天内配种母猪数/同批次断奶母猪数×100%,断奶当天为第0天。

2,生长发育指标

(1)日增重控制

30kg-140kg猪只的平均日增重理想目标为750-800克,降低生长速度对骨骼生长有正面影响,可增加母猪利用年限。

(2)体况评分标准

通过脊柱、尾根、骨盆三个部位检查得出母猪体况综合评价。配种时背膘厚度不小于12mm,14-15mm为最佳水平。

3,健康管理指标

(1)死亡率控制

后备母猪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保育猪死亡率2%-3%,育肥猪死亡率2%。

(2)免疫合格率

猪瘟抗体保护率80%,蓝耳抗体SP值范围为0.4-3.3之间,伪狂犬gE抗体全阴性。

四、科学饲养管理方法

1,选种与引进管理

(1)选种标准:

体型外貌:具备良好体型结构,身体匀称,四肢健壮,乳头排列整齐且不少于7对

生长性能: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

繁殖性能:关注母系繁殖性能,初情期早、发情症状明显

(2)引进注意事项:

从正规种猪场引进,确保健康无疫病

引进后隔离饲养30-45天,进行临床观察和采血检测

隔离舍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方式,彻底冲洗消毒

2,精细化的营养管理

(1)阶段饲养策略:

生长阶段(30-100kg):饲喂专用后备母猪料,粗蛋白含量16%-18%

初情期前(60-90kg):控制日采食量2.5-2.8kg,添加膳食纤维防止脂肪沉积

配种前期(90kg-初配):配种前14天提高饲喂量至3-3.5kg/天,添加多维素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

(2)饲喂曲线控制:

推荐采用阶段性限饲,30-65kg阶段SID赖氨酸8.2g/kg,65-110kg阶段5.3g/kg,110kg以上阶段4.2g/kg。通过调整饲喂量控制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

3,环境控制要点

(1)温度控制:

后备舍温度应控制在18-22℃之间

50kg以下小种猪最适温度22-24℃

种猪阶段(50-90kg)为20-24℃

大猪阶段(90kg以上)为17-22℃

(2)湿度与通风: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有害气体含量控制:二氧化碳<0.3%,氨气<10PPM

风速标准1.5-2米/秒,最小通风量8.12立方米/分钟/头

(3)密度:

20周龄前≥2.3m²/头,21周龄-配前≥3.7m²/头;

实心地面再+35%。

(4)光照管理:

每天100勒克斯光照16小时

光照强度200-250Lux,促进发情周期规律

使用LED灯均匀安装,保证每头猪都能被光照到

4,发情管理与配种技术

(1)诱情程序:

60日龄开始诱情,使用性欲旺盛的结扎公猪

每天上下午各接触10-15分钟,保持公猪和母猪的兴趣

采用BEAR诱情系统,提高发情检测效率

(2)发情鉴定

发情前期:阴门樱桃红、肿大,烦躁不安,爬跨

发情期:阴门红肿减退,粘液粘稠,静立反射明显

压背测试:用手抓猪的臀部,在背部和臀部施加压力

(3)配种时机:

推荐在第2或第3情期配种(约210-240日龄)

体重达到135-150kg,背膘厚度14-16mm

发情后8-12小时进行第一次输精,间隔12小时第二次输精

利用好 公猪

a,诱情流程:

160日龄起,每天2次、每头10min结扎公猪直接接触+背压反射,42d累计发情率≥90%。

b,记录系统:

5分制(1=无反应,5=完全静立),发情即转栏+称重+背膘,建立“一猪一档”。

c,激素补救:

23日龄无发情,PG6001头份;28日龄仍无发情→淘汰。

d,同期发情:

对第二情期后备口服烯丙孕素(Regumate)18d,停药后5-7d集中配种,批次化生产可减少非生产天数8-12d。

5,健康管理与疫病防控

(1)免疫程序: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包括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病、乙脑等。配种前完成所有核心疫苗的基础免疫。

(2)隔离驯化:

隔离期不低于4周,距离原有猪群100米以上

驯化程序包括疫苗驯化、消化道驯化、唾液驯化和粪便驯化

驯化期间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每周2次全群体温检测

(3)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消毒制度

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消毒

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入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处理

原因分析: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均衡、光照不足、公猪刺激不够等。

解决方案:

加强公猪刺激,使用性欲旺盛的成年公猪

检查光照是否达标,确保200-250lux,每天16小时

保证适当运动,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对长期不发情母猪,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PG600处理

2,肢蹄病的预防

评估方法:

站立姿态:观察四肢受力是否均匀

行走状态:检查是否存在跛行、步态不稳

蹄壳状况:检查有无裂缝、破损或过度磨损

预防措施:

提供适宜的饲养密度,保证足够活动空间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避免地面过滑或过于粗糙

定期修剪趾甲,避免过长影响行走

3,繁殖障碍的处理

适时配种:避免过早配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推荐在第二或第三情期配种。

短期优饲:配种前10-14天增加饲喂量,提高排卵数和受胎率。

营养调控: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特别是VA、VD、VE、生物素等与繁殖相关的营养素。

4,常见误区与纠偏

(1)误区1“后备越肥越好”

纠偏:背膘>18mm时,产仔数下降0.8头/胎,哺乳期采食量下降6%。

(2)误区2“先配种再驯化”

纠偏:妊娠后期才接触野毒,会导致流产、木乃伊增加15%以上。

(3)误区3“光照够亮就行,时间无所谓”

纠偏突然关灯或时长不足,褪黑素脉冲紊乱,发情延迟3-5d。

(4)误区4“PG600可解决一切”

纠偏:连续2次使用PG600的母猪,二胎留存率下降12%,且易出现卵巢囊肿。

六、数据记录与管理

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包括:

1,基本信息记录:耳牌号、品种、出生日期、来源场等

2,发情记录:详细记录发情日期、表现、诱情公猪等信息

3,免疫记录:疫苗种类、接种日期、剂量、生产批号等

4,配种记录:配种日期、与配公猪、预产期等

通过科学的数据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管理策略,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效率。

七、不同规模场落地清单

1,5000头基础母猪(周批)

需后备年更新2250头→周选留48头→建600头栏位后背母猪舍,2栋×300头,全进全出。

人员:1名主管+2名饲养员+1名兽医,KPI绑定入群合格率+首胎PSY。

2,1000头基础母猪(三周批)

年更新450头→每批选留28头→建120头栏位后背母猪舍,1栋即可。

诱情公猪2头,人工查情+配种,投资≤45万元,18个月回本。

3,200头基础母猪(五周批)

年更新90头→自建30头栏位后背母猪舍,与育肥舍共用建筑,加围栏改造2万元。

重点抓“小日龄选留+公猪诱情+同期发情”,可把非生产天数降到45d以内。

后背母猪的价值

行业正在从“资本红利”转向“管理红利”,后备母猪就是最大的单点突破口。

记住,后备母猪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种、营养、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后备母猪,为猪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头后备母猪的一生折现毛利≈2800-3200元,培育成本≈2400元,净现值≈400-800元。若将入群合格率从80%提升到92%,5000头母猪场每年额外释放利润≈90-110万元。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