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持续上涨,截至2月21日,全国均价达到14.90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了0.04元/公斤。春节后的猪价表现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标肥价差的扩大和二次育肥的支撑。那么,当前二育是否值得入场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从整体市场行情来看,尽管与上个月相比,大部分省市的生猪价格有所下滑,但江西、福建和云南三省逆势小幅上涨。这表明短期内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符合养殖户节前的预期。然而,肥猪的价格却出乎意料地坚挺,局地标猪与肥猪的价格差甚至扩大至2元/公斤以上,比往年更为明显。因此,许多养殖户放弃了补栏仔猪的计划,转而选择补栏大猪进行二次育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补栏大猪而非中大猪。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养殖户对3月份和4月份的市场行情仍持谨慎态度。农业农村部专家王祖力研究员也提到,2月至6月期间,肥猪上市量可能同比增长2.5%左右,市场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因此,二次育肥的补栏情绪更加克制,选择短周期操作以降低亏损风险。其次,春节后仔猪价格涨至高位,补栏成本较高,虽然近期仔猪价格有所回落,但业内预计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短线进行二次育肥可以在仔猪价格降至低位时再补栏仔猪,从而减少猪场空栏时间,提高产能利用率。
  那么,为什么今年标猪和肥猪的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呢?主要原因在于春节前养殖端降重出栏的行为。由于养殖户普遍预期2025年一季度猪价会下跌,纷纷抢在春节前出售生猪,导致春节后市场上肥猪供应不足。一旦肥猪需求增加,其价格自然会上涨,进一步拉大与标猪的价差。此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也影响了标肥价差。规模猪场通常只出售标猪,而散户则倾向于压栏养大肥。随着散户数量的减少,肥猪供应逐渐下降,这也促使专业二次育肥户的出现以填补市场空白。
  综上所述,对于生产成绩优异的猪场来说,当前可以考虑进行短周期的二次育肥。不过,养殖户仍需密切关注疫病复发、饲料价格波动及政策方面的消息,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剧市场波动,影响最终收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