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生产加工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国内的膨化工艺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目前仍处于模仿和完善的阶段。本文将对近年来饲料膨化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膨化技术的优点
#### 减少饲料有害物质
膨化饲料通过低温高压处理,可以有效杀死大部分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提供无菌化、熟化的饲料,减少药物添加量,降低动物患病率。
#### 提高饲料品质
膨化过程中的高温、高压、高水分和机械作用使淀粉糊化降解,蛋白质变性,降低了抗营养因子,提高了适口性和饲喂率。
#### 减少环境污染
膨化浮性鱼饲料在水中稳定性好,减少了营养素的溶解和沉淀损失,通常稳定性可达12小时以上,最长可达37小时。
### 膨化技术的缺点
#### 破坏维生素
环境中的压力、温度、水分和摩擦会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A、D、K和C,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维生素流失加剧。
#### 抑制酶制剂
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某些酶的最佳不溶温度为35-40℃,而气体膨化时温度可高达120-150℃,导致大多数酶制剂活性丧失。
#### 破坏氨基酸和蛋白质
高温条件下,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降低了蛋白质利用率。过度加热还会产生D型氨基酸,显著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尤其是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
#### 较高的生产成本
膨化工艺设备价格高、耗电大、产量低,导致膨化饲料成本比普通颗粒饲料高出约23%。
### 膨化饲料的应用
#### 膨化猪饲料
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尝试在猪饲料中应用膨化工艺,尤其是在乳猪饲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膨化猪饲料不仅减少了能源损耗,还降低了粪便排放,有助于缓解农村污染问题。
#### 膨化奶牛饲料
规模化奶牛养殖的普及推动了膨化奶牛饲料的应用。通过膨化工艺,淀粉和蛋白质紧密结合,生成瘤胃不可降解的细胞蛋白质,有利于提高产奶量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 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猪肉、羊奶和禽蛋总产量居全球首位。面对传统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膨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膨化技术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随着科技进步,膨化工艺和设备必将在畜牧养殖工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