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10月8日发布的报告,受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与生产成本攀升的影响,2024年美国农场主可能面临大面积亏损,这将对美国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粮食生产的减少可能会为全球粮价提供底部支撑。同时,作为中国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美国出口价格的上涨可能会传导至国内,推动国内粮价企稳回升。
  2023/24年度全球粮食总体丰产,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供给充足。然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需求偏弱,导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维持在低位。具体来看,墨西哥湾硬红冬麦8月份的平均离岸价每吨为253美元,环比下跌2.7%,同比下跌19.9%;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收盘月均价每吨156美元,环比下跌4.3%,同比下跌19.2%;美国墨西哥湾大豆出口离岸均价每吨397.36美元,环比下跌10.5%,同比下跌25.7%。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测,2024/25年度美国玉米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4.10美元,比2023年的4.75美元下跌18.6%,比2022年的高点6.54美元下跌37.31%;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0.80美元,比2023年的12.55美元下跌13.9%,比2022年的高点14.20美元下跌23.94%。
  与此同时,美国农场粮食生产成本呈现出刚性上涨态势。以伊利诺伊州为例,该州2014年至2019年生产玉米的非土地成本平均每英亩为587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772美元,增幅达31.5%。同期,大豆的非土地成本也由平均每英亩363美元预计增长至512美元,增幅达41.0%。此外,土地现金租金也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至2019年平均每英亩277美元预计增长至2024年的359美元,增幅达29.6%。
  由于价格走低与成本攀升,美国农场主正面临大面积亏损。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中西部谷物农场净收入为负,创下过去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伊利诺伊州谷物农场的农场主平均亏损3万美元。预期收益的大幅缩减显著降低了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与投资意愿,促使他们采取更为保守的经营策略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例如,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粮食种植规模,以及减少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新型农业机械的购买。短期内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农场主的经济压力,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剧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波动性。
  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其农业状况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当前美国农场主的大面积亏损可能引发未来年度美国粮食生产与供应减少,从而缓解全球粮食供应宽松压力,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一定底部支撑。近两年来,尽管中美农产品贸易额有所下降,但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市场关联度较高。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29.8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2.9%;其中,自美进口328.9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4.1%。未来几个月是美国粮食集中出口中国的高峰期,美国农场主面临的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双重压力可能会通过出口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进而推动国内粮价的企稳回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