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场母猪胀气死亡处置
猪场中母猪胀气死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兽医人员。母猪一旦发病,处置措施有限,通常在几小时内便会引起死亡。当猪场胀气问题较为严重时,必须找到发病原因,以便彻底解决母猪胀气问题。本文将从母猪胀气的发病机制、临床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改善环境来预防胀气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01猪只胀气的临床表现
病猪可能会表现出腹部迅速膨胀,如同鼓状,猪只疼痛不安。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可视黏膜发绀等症状。猪只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
临床症状:以肠道出血为特征,尤以空肠段最为显著。此外,肠道充满气体特别是小肠臌气,使肠粘膜变得薄而透明。部分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肠壁呈深红色,血管充盈呈红色树枝状。空肠与回肠充满胶冻状液体,部分粘膜坏死形成溃疡。胃充满内容物及气体,胃粘膜脱落,胃浆粘膜血管充血。
02胀气致病机制
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诺维氏梭菌都可引起猪只的急性死亡。这些梭菌携带的毒素可作用于肠道黏膜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使肠道黏膜完整性受损,引发肠道炎症和出血;此外还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泄,进一步加重肠道细胞损伤,肠道黏膜出现广泛的出血和坏死。出血严重导致循环血压下降,多系统器官衰竭死亡。
梭菌在肠道内繁殖过程中,会分解肠道内的有机物质,产生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气体在肠道内积聚,使肠道膨胀,导致猪只出现胀气的症状。当肠道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肺脏、心脏,导致呼吸和血液循环困难,加速死亡。
03致病因素
1)应激过大:猪群密度过大、饮水不足、通风不良、气温突变、高温高湿、合群、打架争斗等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可引起该病发生。
2)环境因素:卫生环境较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梭菌,会导致猪只通过饮水或采食进入到肠道内,导致猪只胀气。
3)饲料中玉米、大麦、小麦等高能量饲料的比例过大,也容易诱发梭菌。
4)饲料中的毒素超标导致。霉菌毒素并不是导致胀气的病原,但毒素超标后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正常猪只会将产生的气体排出,但肠道蠕动降低、毒素导致肠粘膜坏死,进一步加剧炎症和肠道功能确实。最终导致猪只体内气体拍不出,导致猪只因胀气死亡。
04猪场背景猪场为2000头两点式母猪场,猪场妊娠舍为一间大舍,存栏1600头母猪。采用1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由于圈舍限制,母猪上产后未能彻底对空栏进行洗消。
05猪只胀气死亡原因
3月份因胀气死亡6头;4月份因胀气死亡4头;5月份胀气死亡14头,其中产房7头,配怀舍7头。现场查看母猪未死后胀气,临床以胀气表现后3-4小时死亡。
图1.母猪胀气死亡
06处置前治疗情况
加药时间:3月17日-3月23日;保健方案:地米硝唑300ppm(1.5kg/吨,20%含量)、阿莫西林200ppm(2kg/吨,10%含量)。
3月份使用地米硝唑+阿莫西林能够降低胀气死亡率。但保健过后5月份因胀气死亡猪只又开始增多,表明引起猪只胀气的根本原因未解决。需找到发病原因。
07可能原因分析
1、料斗内存在发霉粉料,未清理。(图2c)
2、每隔2天使用消毒机过硫酸氢钾带猪消毒,导致圈舍环境潮湿,有利于细菌生长。
3、由于近期温度变化大,湿度大,饲料易发霉。
4、母猪料槽剩料未能及时清理,导致霉料积攒过多,猪只易误食。
5、场内基础免疫停止2个月,导致猪群自身抵抗力较差。
a. 母猪剩料未清理 b.料斗内存在的霉料 c.料斗内存在的粉料 d.料槽下方长期积累的霉料
b. 08解决方案
09处置结果
通过人员迅速对所有料斗、料槽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并同步开展保健治疗,母猪场的死亡率逐步下降至标准值以下。7月份,母猪月度死亡率降至0.33%,8月份维持在0.4%,随后胀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料槽清理被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执行,同时强化了兽医的监督巡检工作。
10讨 论猪只的胀气问题往往成因复杂,在处理胀气问题时需探寻其根本原因。本文前段已详述胀气的发病机制,主要致病菌为梭菌。然而,梭菌并非短时间内形成,母猪的肠道健康亦需持续关注。确保肠道健康,才是解决胀气问题的根本所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