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3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为21.14元/公斤,各省份中,广东的最高均价为22.60元/公斤,而云南的最低均价为20.40元/公斤。河南省作为基准地,其生猪均价为20.85元/公斤。在高价背景下,白条肉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价格波动较大。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可能已接近尾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较上月增长1.1%,但同比下滑6.00%,并且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增长,表明本轮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可能接近结束。涌益咨询的样本数据显示,7月份能繁母猪数量环比增长1.79%,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虽然连续6个月出现环比增长,但整体增幅不大,累计增幅为6.07%。这反映出行业内对于补栏母猪的态度较为谨慎。
二次育肥(二育)出栏节奏具有不确定性。数据显示,二育供应占全国生猪供应的比例约为8.7%。从7月份开始,生猪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但二育出栏的积极性一般。截至7月31日,二育大省的栏舍利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预计新一轮二育补栏将从9月中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较为集中。然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能是育肥猪出栏量较为集中的时间段。通过对部分产业端育肥户的调研发现,虽然8月中旬开始二育户会加大出栏力度,但若价格出现急跌,出栏计划可能会推迟至国庆节前后。
生猪出栏均重仍有增长空间。截至8月9日当周,全国外三元出栏均重为125.44公斤/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生猪出栏均重缓慢下降,主要原因是气温偏高导致生猪增重速度缓慢,以及二育入场带动养殖企业小体重猪走量。然而,7月下旬开始,生猪出栏均重缓慢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北方二育逢高出栏的积极性增强,支撑了生猪交易均重的上升。短期内,随着天气转凉,生猪生长速度有望加快。进入8月中下旬后,规模养殖场会陆续加快出栏节奏,预计出栏均重将有所提升。
冻品出库依旧积极。截至8月9日当周,全国冻品库容率为16.56%,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生猪价格屡破新高,屠宰企业有意在行情好转之际积极销售冻品。当前屠宰企业的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鲜品走货较多,冻品库存略有下滑。短期内,冻品库存仍将以积极出库为主。同时,需关注部分副产品(如猪蹄)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短缺的情况。
短期内,随着天气转凉以及各大院校进入开学季,消费端的表现预计将有所回升。但进入8月中下旬后,规模养殖场会加快出栏进度,二育也将择机出栏,短期内生猪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如果产能集中释放而需求没有明显改善,价格回调幅度可能会加大。然而,预计从9月中下旬开始,随着二育户集中释放后栏舍空置,会出现比较集中的进场补栏,这可能再次推动猪价走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