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来,全国猪价持续走高,已超过21元/公斤,推动生猪养殖利润达到800元/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猪周期循环依然存在,自5月以来,全国母猪存栏量反弹增长,特别是7月份母猪存栏量进一步增加,有可能突破"母猪产能绿色区间",预示着明年猪价可能会迅速下滑,养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养殖场户能否实现提质增效,成为生存发展的关键。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6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环比增长1.05%。根据钢联统计,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6月份环比增长1.11%,其中规模场环比增长1.14%,中小散户环比增长0.20%。7月份全国母猪存栏量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大型养猪企业按照生产计划持续增产,另一方面也是养殖场在利润好转的情况下扩大生产。从市场反馈来看,母猪增产的趋势已经可以确定。
从历月数据来看,2024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至3986万头的低谷,随后连续4个月增长,至7月达到4083万头,环比增长1.11%。这表明随着生猪养殖利润的好转,全国母猪增长速度正在加快。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的绿色区间为3900万头的92%-105%,即当母猪存栏量超过4095万头时,产能就已经超标。根据当前的市场趋势,预计8月份母猪存栏量仍将保持增长,很可能本月就会突破4100万头的高位。
随着规模猪场的迅速扩张,新一轮猪周期正在酝酿形成,预计最快于明年上半年进入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养殖场户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增效降本"仍然是应对周期的关键。当前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率超过68%,预计今年将达到70%以上。在此产业结构下,全国生猪产能"易涨难跌",而猪肉消费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因此,猪肉价格不会长期维持高位,"物美价廉"才是符合"顶层设计"的方针,以保障全国百姓的"粮食安全"。
大型养猪企业对于"新周期"的到来都已做好准备,他们预计今年将成本降至约14元/公斤甚至更低。广大养猪场户要想实现"增效降本"、提升竞争力,有两个关键要素:严格防非防疫,提升生产效益。对于"防非防疫",非洲猪瘟虽然目前未发生,但生物安全的执行仍是最关键的。对于"提升生产效益",关键在于"提升母猪能效",通过生产管理来提升母猪效益。
采用"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的猪场,能够实现养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效、物效和母猪效益。然而,即便同样采用批次化生产模式,不同猪场的效益差距仍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优秀猪场设计了更科学的批次生产和采用了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更优质的批次产品等,全方位提升母猪的生产效益。为帮助广大批次化猪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降低综合成本,猪好多网、北京猪好多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手各行业机构于2024年11月27-29日在江西南昌举办"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发展论坛"。大会将以"新质赋能·聚势共进"为主题,围绕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母猪高效繁育策略、批次化生产技术创新与高效应用等话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真知灼见,与规模猪场和一线养猪人聚势共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