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生猪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回暖,养殖企业纷纷实现盈利。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康生物、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发布的7月生猪销售简报显示,牧原股份单日收入已超过4亿元,成为销量最好的企业之一。这一转变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随之下降,使得养殖端的盈利明显增加。据华联期货生猪研究员蒋琴介绍,目前自繁自养的周均盈利达到782.07元/头,而外购仔猪养殖的周均盈利也达到了683.46元/头。市场情绪的支撑下,猪价接连突破新高,外购仔猪养殖与自繁自养的盈利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养殖端自繁自养一头生猪的利润能达到850.91元。这一趋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广发期货生猪研究员朱迪指出,仔猪价格稳中趋于下滑,预计11月肥猪出栏成本将接近17元/千克,并且后续将持续回落。目前行业成本已下降至14元/千克附近,养殖端保持盈利格局。牧原股份也表示,二季度单季盈利达到32.08亿元,上半年业绩实现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量与销售均价的上涨以及养殖成本的下降。
  近期,生猪价格延续了震荡攀升的态势,市场挺价情绪支撑价格重心上移。受去年冬季仔猪疫病影响,生猪出栏量及被动淘汰量增多,加之年初仔猪投苗成活率不高,供应阶段性断档预期兑现。同时,南方部分区域生猪流通性欠佳,短期供应暂无明显增量预期,市场挺价态度坚决。集团场控量挺价能力较强,全国猪价涨势延续。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在20.24元/千克,环比上涨4.65%,同比上涨16.86%。
  蒋琴表示,二次育肥养殖户大量涌入市场,使得肥猪价格更高,标猪价格也随之上涨。短期内猪价仍有上涨空间。朱迪分析,从供应端来看,7月为年内生猪出栏低点,8月供应微增,但缺猪事实较为确定,肥标价差一直维持高位。从需求端来看,天气炎热导致猪肉需求较差,但进入9月份,中秋节和国庆节备货或带来提振,天气转凉也会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同比减少4.6%,环比增加1.7%。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同比减少6.0%,环比增加1.1%。由于上半年生猪现货价格及仔猪价格表现强势,产业链出现利润,产能开始恢复。夏季肉类消费表现疲软,加之替代品价格下滑持续挤占鲜猪肉消费市场,需求端仍无明显起色。进入9月,传统旺季到来,需求将出现一定回暖,猪价下方存强支撑。但当前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终端接受度差,加之需求仍无明显起色,猪价冲高后仍有回调风险。
  对于生猪价格的后市,朱迪认为,大肥价格较强,二次育肥入场积极,但需求端压力持续存在,供应也在持续累积,关注短期集团场出栏增加是否形成跌价风险。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去化影响将持续兑现,且需求逐步进入旺季,未来猪价走势整体向上。但今年期现交易情绪均十分理性,供需出现失调后快速调整,后续价格上涨兑现逻辑预计并不流畅。操作上建议以逢低做多为主。蒋琴也表示,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且整体配种意愿和数量未见明显下降,猪价上行空间相对有限。长期来看,供需博弈下,预计2024年猪价重心依旧坚挺,2025年猪价或弱势回调。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