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仔猪副伤寒的识别与防控:全面解析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高发性、高致死率传染病,主要影响1-2月龄断奶前后仔猪。本文详细介绍其病原学、流行特点、急慢性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与猪瘟、传染性胃肠炎进行鉴别诊断,提供包括疫苗接种、饲养管理、药物预防与治疗在内的综合防控策略,助力养殖场科学防控,降低死亡率,提升养殖效益。

科学规范消毒: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措施

本文系统阐述了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科学消毒的关键措施,涵盖‘先清后消’原则、消毒剂选择与配制、喷洒用量与雾化要求、消毒时间安排、个人防护及效果评估等内容。强调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消毒流程,结合轮换用药和定期检测,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防控传染病,保障猪群健康与养殖效益。

非洲猪瘟暴发后快速稳定猪场的七步拔牙法

当猪场出现非洲猪瘟疑似症状时,应立即执行‘快速拔牙稳定七步法’:及时淘汰病猪、实施生产静默、环境采样检测、精准清除风险群、严防交叉污染、保护健康猪群、强化后续管理。本文详细解析每一步的科学操作流程与生物安全措施,帮助猪场在疫情初期有效控制传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实现安全复产。

非洲猪瘟防控研究进展与应对策略综述

本文系统综述了非洲猪瘟(ASF)在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致病机制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涵盖我国亚单位疫苗与弱毒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突破、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以及病毒免疫逃逸和靶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当前防控面临的挑战,包括病毒多样性、生物安全管理薄弱和跨境传播风险,并提出强化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养殖管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等综合防控策略,为生猪养殖业提供科学防控参考。

非洲猪瘟防控关键:堵住猪场十大交叉污染漏洞

本文深入剖析非洲猪瘟在猪场内快速传播的十大管理漏洞,包括大单元饲养、通槽采食、人员串舍、工具混用等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强调通过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实现精准清除,助力猪场科学防控、保障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生猪价格强势反弹,多地迎来上涨行情

生猪价格迎来阶段性反弹,北方多地猪价上涨,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湖北等12个省市。尽管全国均价仍处低位,养殖户亏损加剧,但抗价情绪与二次育肥“抄底”需求推动局部行情回暖。本文分析本轮上涨动因,并展望后市走势,助力养殖户把握出栏时机,实现阶段性盈利。

猪价持续探底,10元/公斤会成为“抄底”红线吗?

自9月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探底,10月多地跌破10元/公斤,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本文分析本轮猪价下跌的供需原因,探讨10元是否成‘抄底线’,并展望四季度市场企稳可能性,为养殖户提供应对建议。

全国猪价强势反弹,北方突破12元/公斤!上涨背后原因解析

近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10月23日外三元生猪均价达11.64元/公斤,涨幅显著。本轮反弹受二次育肥进场、养殖户惜售及气温下降带动消费等多重因素推动,但供应偏宽松格局未改,后期涨价空间或受限。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控制成本,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生猪价格“北稳南涨”持续冲高 仔猪市场逐步回暖

10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达11.83元/公斤,呈现‘北稳南涨’格局。海南领涨,多省小幅上行,仔猪价格止跌企稳至168元/头。受养殖户惜售、二育补栏及收储政策支撑,短期猪价或震荡偏强;但长期受制于高母猪存栏与弱需求,反弹空间有限。本文基于猪好多数据深度解析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变化与未来走势。

2025年生猪市场困局:价格探底、体重攀升与腌腊旺季前的供需博弈

2025年10月,国内生猪价格跌至四年新低,行业全面亏损。尽管标准体重猪供应充足,但大体重肥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形成‘量价背离’与‘体重分化’格局。受气温下降和腌腊需求提前影响,肥标价差迅速扩大至0.70元/公斤,推动养殖户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重启。当前生猪交易均重持续上升,短期内结构性矛盾仍将延续。展望后市,11-12月腌腊旺季或迎来集中出栏,肥标价差可能收窄,猪价面临下行压力,未来供给节奏将显著影响市场复苏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