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5至21日龄的幼猪中。患病仔猪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愿活动、独自伏卧、食欲明显下降,并逐渐出现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症状。由于体内铁元素严重缺乏,耳静脉难以显露,可视黏膜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呈现苍白,部分伴有轻度黄染。病猪被毛粗糙逆立,呼吸频率加快,心率显著增快,但体温一般保持正常或偏低。在病程较长的病例中,消瘦的仔猪常出现周期性的下痢与便秘交替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还存在另一种非典型表现类型:这类仔猪外观可能较为肥胖,生长速度较快,未见明显消瘦,但却可能在2至4周龄期间突然在运动过程中猝死,死亡前无明显征兆。
  剖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变化广泛存在于多个器官系统。皮肤及可视黏膜普遍苍白,肌肉颜色变淡,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质地松软,表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组织供氧障碍。心脏体积增大、扩张,收缩功能减弱;肝脏肿大,切面油腻,提示存在脂肪变性。血液稀薄如水,凝固性差,反映出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下。胸腔和腹腔内常积聚清亮或微黄色液体,肺部可能出现水肿或炎症性病变,肾脏实质则发生变性,影响其正常代谢功能。这些病理改变共同揭示了机体长期缺铁所引发的系统性损害。
  针对该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治疗方面,首先应改善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其日粮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质、铁、铜等微量元素,以通过乳汁和粪便间接为仔猪补充铁质。可让仔猪自由采食富含铁的深层干燥泥土、红土或泥炭土,促进自然补铁。口服补铁是常用方法之一,推荐使用硫酸亚铁、焦磷酸铁、乳酸铁或还原铁等制剂。一种常见配方为: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氯化钴2.5克溶于1升常水中,按每公斤体重0.25毫升剂量每日灌服一次,连续使用7至14天。也可将100克硫酸亚铁与20克硫酸铜混合研磨后拌入5公斤细砂中,供仔猪自行舔食。需注意的是,口服铁剂时浓度过高或剂量过大易引起呕吐、腹泻甚至铁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对于集约化养殖场或存在吸收障碍、严重腹泻的仔猪,建议采用注射方式补铁,如深部肌肉注射葡聚糖铁钴注射液(每毫升含铁50毫克),每次2毫升,间隔一周重复一次,效果显著且吸收稳定。
  预防措施尤为关键。应加强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母猪的营养管理,饲喂富含优质蛋白、无机盐(特别是铁、铜)和维生素的日粮。在母猪产前两天至产后一个月期间,每日添加20克硫酸亚铁,可有效提高乳汁和粪便中的铁含量,使仔猪通过舐食母猪粪便获得铁元素。此外,在母猪产前产后各一个月内补充6至12克水解大豆蛋白螯合铁,这种有机铁形式更易吸收,能显著降低仔猪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同时,在舍饲环境中,可在猪栏内设置含铁土壤区域,鼓励仔猪拱食,既满足其生理需求,又增强免疫力。综合采取营养调控、环境补铁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策略,可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