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秋冬猪场通风管理:破解保温与空气质量的平衡难题

秋冬季节猪场易陷入‘重保温、轻通风’误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呼吸道疾病频发、生产性能下滑甚至一氧化碳中毒。本文深入分析通风不足的危害,提出‘最小通风量’、气流优化、温湿协同调控及智能化管理等科学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猪群健康与养殖效益的双赢。

全脂膨化大豆在饲料中的应用与品质控制

全脂膨化大豆因其高能量、高蛋白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饲料工业。本文详述其营养优势、大豆结构组成、全球主产区差异及膨化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除杂、粉碎、调质、膨化温度与冷却工艺,并强调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在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指导科学使用膨化大豆以提升禽畜生产性能与饲料安全性。

猪场管理必备术语指南:掌握现代养猪的“通用语言”

本文系统解析现代化猪场常用的专业术语,涵盖生产性能指标(如PSY、MSY、料肉比)、猪只生长阶段、繁殖管理、疾病防控及日常操作技术。掌握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提升猪场管理效率、科学决策与团队沟通,是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养猪的重要基础。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亮眼: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7.44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达2.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56%。饲料、生猪养殖、种业三大板块协同发展:饲料收入134.23亿元,盈利能力突出;生猪养殖收入49.03亿元,出栏316.08万头,成本降至12.6元/公斤;种业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81.07%,预收款近12亿元,成长潜力显著。期间费用全面下降,经营韧性与盈利修复能力持续增强。

2025年10月中旬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解析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0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17种价格上涨、30种回落、3种持平。生猪价格大幅下降12.1%,煤炭及冶金用煤普遍上涨,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本文分析农产品与能源类商品价格变动原因,并展望后续市场调整趋势,为产业运行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助力猪病预测:机器学习在兽医学中的突破性应用

本文探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如何利用生产与环境数据构建猪病(如PRRS、PEDV、MHP、IAV-S)的早期预警系统。研究显示,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并采用先进算法,可在疫情发生前7-30天实现高精度预测,推动兽医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

楼房养猪的数智化转型:迈向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分析2019-2023年楼房养猪模式的快速发展与挑战,探讨其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并指出唯有深度融合智能化、数字化和系统化管理的楼房养猪才能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重点介绍基于物联网的五大智能模块及生物安全体系,揭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智化云平台如何推动养猪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非洲猪瘟抗体检测在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非洲猪瘟防控中,抗体检测作为关键技术手段,弥补了病原检测的局限性。通过ELISA等血清学方法,可辅助诊断、识别隐性感染、评估传播范围,并支持‘拔牙式’清除与复养风险管理,提升疫情预警与净化效率,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多家农牧企业2025年三季报出炉:业绩分化明显,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农牧上市企业业绩分化明显。温氏股份稳居龙头但增速放缓,傲农生物、大北农实现逆势增长,巨星农牧、立华股份面临盈利压力。行业受猪周期、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软影响,企业通过产能优化、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整合应对挑战,未来具备抗风险能力与全链条布局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台湾台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 全省紧急禁运五天

2023年10月,台湾台中市梧栖区一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累计死亡117头猪。当局已扑杀场内195头猪,并实施全台活猪禁运五天等紧急防控措施。本文详述疫情发展、应对策略及两岸与亚洲多地非瘟形势,强调生物安全与联防联控的重要性,提醒养殖户加强防疫,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