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养猪业的“5元成本”生死战:一场没有硝烟的行业革命

随着‘5元猪价’时代渐行渐远,一场围绕‘5元成本’的行业生死战正全面展开。本文深度解析2025年生猪市场波动、能繁母猪产能现状与技术革新趋势,揭示规模化养殖如何通过PSY提升、母仔一体化营养、批次化生产等手段实现成本突破。同时聚焦即将在福州举办的‘2025母猪产业大会’,探讨未来养猪业在管理重塑与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降本增效路径。

2025年9月中国未准入境肉类食品情况披露:美国牛肉占比最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25年9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当月共拦截165批次、超184.5万吨不合格肉类食品。本文详细分析牛肉、猪肉、禽肉和羊肉的未准入境情况,涵盖来源国分布、主要问题原因及监管措施,展现我国对进口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

四川嘉陵区多措并举盘活闲置猪场,推动生猪养殖稳产保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通过政策扶持、代养模式创新和企业联合发展,成功盘活29座闲置猪场,激活生猪产业。政府实施母猪补贴、仔猪奖补、小散户激励及免费防疫支持,推动‘公司+农户’低风险代养,助力养殖户年收入超400万元。龙头企业抱团降本增效,饲料节约70-100元/头,全区年出栏生猪60余万头,小散户贡献达32%。嘉陵区正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现代生猪养殖体系,保障‘菜篮子’供应,促进农民增收。

从剧烈波动到平稳调控:中国猪周期的转型之路

本文深入分析中国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猪周期’的演变规律与调控机制。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对猪价的预测作用,到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系统解读国家自2009年以来建立的生猪产能调控体系。文章介绍‘三抓两保’、分级预警、逆周期调节等精细化政策工具,并展望在规模化养殖和技术升级背景下,猪周期正逐步走向‘可控、可预期’的新常态,推动中国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生猪市场供需格局变化推动价格波动 四季度有望止跌回升

2025年前三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行,受出栏量增加、消费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行业普遍亏损。尽管南方腊肉季将带动需求回升,叠加进口减少与供给节奏放缓,预计四季度中后期猪价有望止跌企稳,整体呈现窄幅波动态势。本文深入分析生产、消费、成本、进出口及国际价格走势,展望未来市场趋势。

生猪市场企稳反弹,供需失衡制约上涨空间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止跌回升,连续五日小幅上涨,但同比仍处近四年低位。本文深入分析猪价低迷原因,包括能繁母猪高位导致供应过剩、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及需求恢复缓慢,并探讨二次育肥、腌腊季等短期支撑因素。专家预计四季度需求回暖或带动价格环比上涨,但供强需弱格局难改,猪价整体或将延续弱势震荡,行业正步入产能调整周期。

猪价强势反弹背后:供需博弈加剧,后市上涨动能减弱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强势反弹,外三元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回升至11.84元/公斤,涨幅达7.6%。本轮上涨主要受养殖端压栏、二次育肥入场及供应节奏调整推动,而非消费需求显著回暖。随着大型养殖企业出栏压力增加、期货市场走弱,未来猪价缺乏基本面支撑,或进入震荡调整期。养殖户需警惕追高风险,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中国应对国际大豆价格飙升的多维策略与行业转型机遇

近期巴西大豆出口报价暴涨近80%,导致中国压榨企业大幅亏损,多家粮油企业暂停采购约800万吨巴西大豆。受供应短缺、物流拥堵和溢价抬升影响,国内豆粕价格上涨,推高生猪养殖成本。中国通过动用4500万吨国家储备、拓展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元进口渠道,并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和提升本土大豆产能,积极应对国际大豆市场波动。本文深入分析全球供需变化对国内‘肉篮子’‘油瓶子’的影响,展现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战略主动与产业链韧性。

非洲猪瘟重创台湾养猪业 民进党当局防疫不力遭痛批

台湾台中梧栖区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引发全岛活猪禁宰禁运15天,严重影响祭祀习俗、餐饮供应与养猪产业,造成逾2000亿新台币损失。民众生活受扰,业者被迫停业,舆论抨击民进党当局推卸责任,呼吁重建防疫体系并追究执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