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二季度以来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长的影响,生猪出栏量进入全年高峰期,市场供给压力不断加大。尽管进入11月后,南方地区将陆续启动传统的腊肉腌制季,猪肉消费需求迎来季节性回升,有望对价格形成支撑,但整体来看,前三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呈现持续下行态势,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部分地区已出现亏损。预计四季度中后期,随着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猪价有望实现止跌回升,总体以窄幅波动为主。
  从生产端来看,生猪价格在传统消费旺季并未迎来预期上涨,反而延续下跌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养殖户压栏惜售的大猪集中恐慌性出栏,叠加标猪供应量持续增加,导致市场猪肉供给明显过剩。与此同时,终端消费复苏乏力,节日提振效应有限,未能有效消化庞大的出栏量,造成‘旺季不旺’的局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累计屠宰量达2.49亿头,同比增长17.4%。其中,仅8月份屠宰量就达到3350万头,环比增长5.8%,同比大幅上升37.2%,反映出出栏节奏显著加快。
  价格方面,猪肉与生猪市场价格双双走低。9月份,全国猪肉集贸市场均价为每公斤24.50元,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22.0%;生猪集贸市场价格跌至每公斤13.81元,环比下跌3.8%,同比降幅高达29.9%。仔猪价格同样承压,9月仔猪集贸均价为每公斤30.06元,环比下跌10.8%,同比下滑27.5%,跌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养殖端补栏意愿减弱。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微降0.1%,同比增长2.6%,表明产能仍处于扩张后的调整阶段,未来出栏压力依然存在。
  在成本方面,猪粮比价已跌破盈亏平衡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急剧下滑。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猪粮比价为5.89:1,较上月下降0.06个点,连续多月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虽然饲用玉米价格略有回落,9月均价为每公斤2.49元,同比微跌0.4%,但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39元的高位,同比仍下降1.7%。在此背景下,自繁自养模式下平均每头出栏生猪盈利仅为38元,且自9月下旬起转为亏损;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则更为严峻,平均每头亏损约200元,养殖场户经营压力日益加剧。
  进出口方面,1-8月我国猪肉进口总量为70.84万吨,同比增长1.9%;进口额达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5.7%。然而,8月份单月进口量为8.17万吨,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7.5%和12.5%,显示进口势头有所放缓。同期,猪杂碎进口量为81.11万吨,同比增长0.9%,进口额17.39亿美元,同比微增0.2%。出口方面表现亮眼,前8个月猪肉出口量达2.47万吨,同比增长39.5%;出口额0.98亿美元,增长34.2%。贸易逆差为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原产于欧盟的猪肉及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未来进口量可能进一步缩减,这或将对国内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国际市场上,欧美猪肉价格走势分化。受产量增长和出口受阻影响,欧盟猪肉批发价格连续三个月下跌,9月均价为每吨1976.64欧元,环比下降2%、同比下降3.3%。相比之下,美国猪肉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尽管产量同比下降,出口小幅回落,但市场需求强劲。9月美国猪肉切块批发价为每英担118.00美元,环比上涨2.6%、同比大涨24.4%;51%-52%瘦肉猪价格为每英担79.50美元,环比涨2.4%、同比飙升29.8%,显示出国际市场供需格局差异显著。
  展望四季度,生猪市场有望迎来转折。一方面,前期压栏大猪已基本出清,二次育肥行为明显减少,生猪出栏节奏趋于平稳,供给增速或将放缓;另一方面,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南方腊肉腌制需求即将启动,将成为拉动猪肉消费的重要力量。此外,反倾销政策可能导致进口猪肉减少,进一步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综合判断,尽管当前生猪产能仍处高位,但在消费回暖与供给节奏调整的双重作用下,预计四季度中后期生猪及猪肉价格将逐步企稳并实现小幅回升,整体呈现窄幅波动运行态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