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价格行情

生猪 12.01

较昨日上涨 +0.01

玉米 2177

持平

豆粕 3080

持平

下载猪博士,订阅当地每日最新价格行情 订阅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华东 上海 12.23 0.02 华南 广东 12.32 -0.03
山东 12.13 0.02 广西 11.01 -0.02
安徽 12.16 0.04 海南 14.37 -0.01
浙江 12.27 0.04 西南 重庆 11.62 0.19
江苏 12.36 0.10 四川 11.55 0.07
福建 12.48 -0.04 云南 11.38 -0.02
华中 江西 11.88 0.11 贵州 11.28 0.01
湖北 11.87 0.19 东北 黑龙江 12.08 0.03
河南 11.97 -0.03 吉林 12.05 0.02
湖南 11.52 0.06 辽宁 12.09 0.02
华北 北京 12.17 0.02 西北 陕西 11.74 0.01
天津 12.18 0.02 甘肃 11.77 0.02
山西 12.00 0.19 青海 11.98 -0.02
河北 12.13 0.03 宁夏 11.98 0.05

推荐     行情     动态     企业     技术     付费阅读    

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

本文详细分析猪呼吸道疾病的多种成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并提供科学的治疗与防控方案。涵盖环境调控、引种检测、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及对症治疗等关键措施,帮助养殖户有效降低发病率,提升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秋季要关注慢性消耗疾病

秋季是猪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高发期,尤其在气温变化大、湿度增加的环境下,猪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肠炎等易发。这些疾病虽多为亚临床表现,但会导致生长迟缓、料肉比上升和淘汰率增加。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见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病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个体注射与群体投药),并强调通风消毒与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帮助猪场实现科学防控,降低损失,提升养殖效益。

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07亿吨,同比下降16%!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3年9月中国粮食进口1582.6万吨,1-9月累计进口10672.8万吨,同比下降16%。其中大豆进口量达1287万吨,同比增长13.2%,前九个月累计进口8618万吨,占比超八成;而植物油进口持续下滑,9月环比下降23.6%。中国加大从巴西等南美国家采购大豆,暂未采购新季美国大豆。

猪价跌超22%至年内低位!养殖户卖一头猪亏损高达150元,四季度猪价有望温和回升?

近期国内生猪市场持续承压,猪价“旺季不旺”并跌至近五年低位,养殖户头均亏损达150元。尽管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及国家多次启动冻猪肉收储,但需求支撑不足、供应过剩导致价格难以上涨。政策推动头部企业减产去能,行业进入“政策托底、市场出清”关键阶段。本文分析当前供需格局、养殖企业困境及未来四季度猪价温和回升的可能性,探讨中小养殖户与上市猪企的突围路径。

热烈祝贺!正大股份(浙江区)天台代养场创佳绩!

了解如何通过精准的关键词选择和优化的元描述提升文章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增强内容可见性,吸引更多目标流量。本文提供实用的SEO策略,帮助您提高网站的搜索表现和用户参与度。

猪价行情及生猪期货行情动态(2025.10.15)

根据市场监测数据,昨日生猪价格止跌反弹,全国均价报10.90元/公斤,环比上涨0.46%。仔猪价格持续低迷,屠宰量环比增加1.76%。北方补栏积极,南方供应宽松,消费逐步回暖,预计猪价将稳中偏强运行。

猪价跌至年内低位,生猪产能去化成关键

尽管国庆中秋双节带动消费预期,但2023年10月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全国均价跌至年内新低,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受前期产能偏高、供给充足及需求乏力影响,节假日对猪价的拉动效应减弱。主管部门推动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部分龙头企业已采取降重、控产等措施。分析师认为,产能去化仍需时间,短期猪价或继续承压,四季度腌腊旺季或带来小幅支撑,但反弹空间有限,2026年猪价回暖取决于去产能进度。

火力全开,22省猪价再迎上涨!北方单日飙涨0.2元,后续猪价怎么走?关键看这3点

10月15日全国猪价止跌回升,华东、华北标猪涨至11.4元/公斤,东北涨幅明显,但华南仍疲软。本文深度解析猪价反弹背后的供需变化、二次育肥影响、腌腊旺季预期及四季度行情拐点可能性,揭示南北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深层原因,为养殖户提供出栏策略参考。

如何通过外在特征来判断猪的身体健康状况?

秋季温差大、病菌易滋生,是猪病高发期。本文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猪的颈部、鼻盘、眼部、皮肤等外在特征判断其健康状况,并列举猪瘟、副猪嗜血杆菌、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圆环病毒等常见猪病的早期前兆症状,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病情,科学防控,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