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需求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供强需弱格局下猪价后市何去何从?

10月21日午盘,受市场情绪修复和现货企稳影响,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上涨1.28%至12255元/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2992亿头,同比增长1.8%,猪肉产量达4368万吨,增长3.0%。尽管二育补栏短期支撑猪价,但供应压力仍存,叠加需求恢复有限,预计生猪市场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

秋冬季节预防仔猪腹泻要点汇总!

秋冬季节是仔猪腹泻高发期,严重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本文介绍六大预防要点:加强保温、确保仔猪吃好初乳、合理控制采食量、提早补饲教槽料、加强哺乳母猪营养管理及做好日常卫生与应激防控,帮助养殖户有效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

万吨大豆失去“最大买家” ,美国大豆“爆仓”,未来命运几何?

2025年美国中西部大豆库存爆满,出口因高关税受阻,中国转向巴西等南美供应商,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骤降。失去全球最大市场后,美国寻求替代买家并推出农业补贴,但效果有限。结构性供应链调整和政治压力使美国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中美大豆贸易格局变化及其对全球农业市场的影响。

近5年国庆猪价态势:“节日效应” 并非恒定!后市猪价走势如何?

本文分析近5年国庆前后生猪价格走势,揭示‘节日效应’不再固定的市场新特征。从2020年大幅下跌到2022年逆势上涨,再到2024年波动趋缓,猪价受供需博弈、养殖企业出栏节奏及消费替代等多重因素影响。结合Mysteel数据与2025年双节重合背景,预计节后猪价将小幅下滑约0.5元/公斤,市场延续‘旺季不旺’态势。文章还探讨屠宰开工率变化、收储政策动向及后市价格波动区间,为养殖户提供前瞻性决策参考。

2.16亿吨!1-8月饲料产量创历史新高,8月猪饲料产量增长!

2025年1—8月我国饲料产量达2.16亿吨,同比增长6.7%,创历史新高。其中8月产量2936万吨,环比增长3.7%。畜禽饲料占比超70%,生猪饲料因存栏高位维持刚性需求,但养殖业普遍亏损。受配方优化和替代原料推广影响,玉米进口同比暴跌93%。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产能去化缓慢,行业面临过剩压力。农业农村部推动产能调控与养殖场备案管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别被误导啦!非洲猪瘟5大认知误区

本文澄清关于非洲猪瘟的五大常见误区,包括其不会感染人类、目前无法治愈、与猪流感的区别、可在加工猪肉中存活以及多种间接传播途径。强调防控的重要性,帮助公众正确认识非洲猪瘟,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养猪业安全。

下跌超28%,后市猪价会“破5入4”吗?

10月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进入‘5元时代’,较下半年高点回落超28%。受节日后需求回落、集团猪企出栏增加等影响,猪价面临‘破5入4’风险。但随着养殖端惜售情绪增强及二育抄底入场,市场出现积极信号。本文分析当前供需格局与后市走势,供行业参考。

猪价跌势汹汹,猪肉价缘何“按兵不动”?

尽管10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全国均价逼近11元/公斤,但市场猪肉零售价并未明显下降。本文解析猪价与肉价脱节的原因:一是生猪到猪肉存在屠宰、运输等多环节传导延迟;二是价格传导呈现‘涨快跌慢’规律,中间环节倾向维持高价以保利润;三是年末消费旺季临近,腌腊、灌肠及节假日需求将支撑猪肉价格,预计短期内猪肉大幅降价可能性较低。

猪粪便可以判断出猪生了什么病吗?这几点要知道

通过观察猪的粪便颜色和性状,可以有效判断多种常见猪病,如红痢、黄痢、白痢、副伤寒和传染性胃肠炎等。本文详细介绍各类病理性粪便的特征及对应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病情、对症下药,提升养殖效益。了解正常与异常猪粪的区别,是科学养猪的重要环节。

地塞米松治猪病:用对是“药”,滥用是“毒”!

地塞米松是兽医临床常用激素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但滥用会导致免疫抑制、感染加重及母猪流产等问题。本文详解其风险与使用原则,提醒养猪场和兽医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因误用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