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猪企今年上半年出栏“成绩单”已陆续出炉,根据当前已披露的产品销售月报,12家猪企合计出栏已超8000万头,其中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出栏总数占比近8成。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为44.91亿元,按照上半年业绩预告测算,其今年二季度净利润约为57亿元至62亿元,环比有所增长。另外,以181天计算,牧原股份上半年每天至少净赚约5600万元。
12家猪企累计出栏超8000万头
近期上市猪企上半年销售月报已陆续出炉,据初步统计,已披露6月销售月报的12家上市猪企上半年累计出栏量超8000万头。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财联社记者制图
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前三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上半年合计出栏6476.93万头,占统计总量的78%。其中牧原股份以3839万头居首,温氏股份1793万头次之,新希望844.93万头位列第三。
从同比数据看,多数猪企出栏量实现增长,东瑞股份以116.16%的增幅领跑;而傲农生物出栏量则下滑43%,新希望、天邦食品等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价格方面,上半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牧原股份销售均价维持在14-15元/公斤区间,6月商品猪均价14.08元/公斤,同比下跌20.59%;温氏股份毛猪均价14.39元/公斤,同比下滑20.50%。
卓创资讯分析师邹莹吉指出,6月下旬猪价的小幅回升主要源于养殖端压栏导致的阶段性出栏减少,上半年整体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4家猪企出栏进度过半
行业数据显示,12家主要上市猪企中已有三分之一企业(4家)完成全年最低出栏目标的50%以上。当前行业正积极响应"减产能、调结构"的政策导向,重点推进"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的产能优化措施。
市场调研显示:
•存栏结构呈现分化:标猪存栏基本平衡,但中大猪存栏明显偏高
•二次育肥规模收缩:虽仍有存在,但较历史同期已大幅减少
•产能调整步伐不一:集团猪企扩产与散户退出并存,母猪产能去化整体慢于预期
头部企业已率先行动,牧原股份Q2末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43万头,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本季度减少5.4万头)。多家规模猪企也相继实施控制能繁数量、优化出栏体重、限制二育销售等具体措施。
牧原上半年业绩预增超1100%
2025 年 7 月 9 日晚,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 亿元至 107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1129.97% 至 1190.26%;扣非净利润 106 亿元至 111 亿元,同比增长 882.95% 至 929.31%,业绩表现十分亮眼。

牧原股份上半年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带动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进一步增厚了利润。
从销售数据来看,牧原股份 2025 年上半年共销售商品猪 3839.4 万头、仔猪 829.1 万头、种猪 22.5 万头,商品猪销售收入累计达 708.68 亿元。截至 6 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 343.1 万头,为后续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本控制方面,牧原股份 2025 年表现突出。6 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 12.1 元 / 公斤,公司管理层信心满满地表示:“有信心在年底将成本拉近 11 元 / 公斤关口,实现全年成本平均 12 元 / 公斤的目标,并且‘10 元 / 公斤时代’不会遥远。”
除了牧原股份,天邦食品也因养殖成本下降而受益。天邦食品今年上半年预计盈利 3.5 亿元至 3.7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 2.38 亿元至 2.58 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公司表示:“由于生猪养殖业务降本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上半年持续实现盈利。”
不过,与 2024 年上半年盈利 8.4 亿元相比,天邦食品今年上半年盈利水平下降超 50%。公司解释称,去年一季度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股权,获得了约 9.95 亿元的投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年同期盈利的对比。
对于行业走势,华泰证券称,5 月下旬以来猪价中枢开始震荡下移,预计短期养殖端降重出栏可能加速、行业库存或对应加速释放,Q3 末及 Q4 供应压力或相应略有缓解,2025 年下半年猪价表现有望超预期。同时,2025 年下半年猪价表现或超预期叠加头部猪企成本持续改善,猪企盈利表现或超预期,建议关注成本优势、盈利兑现能力较强的猪企。
综合自第一财经、财联社、网络综合等
编辑:梁丽丽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