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拂,非洲猪瘟的阴影再次笼罩猪场,掌握这些方法,让您的母猪安全过冬。

随着秋冬季的来临,气温的逐渐下降,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增大,南方则潮湿阴冷增多,这样的环境条件极大地增加了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特别是北方地区如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非洲猪瘟的压力骤升。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母猪场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建立起坚实的防控体系。

01 秋冬非瘟防控的严峻挑战

环境变化给病毒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和圈舍内湿度增加,这些条件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低温同时影响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显著降低消毒效果,使得常规消毒措施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的出现更增加了防控难度。弱毒株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

妊娠母猪表现反复发烧、厌食等症状,部分母猪流产、高比例死胎,初生仔猪活力差。

而育肥群体在非应激条件下症状不明显,但应激情况下则表现皮肤坏死斑、关节和脾脏肿大、坏死等症状。

02 临床症状与早期识别

针对非洲猪瘟弱毒株的特点,提升临床发现能力至关重要。养殖场人员应每日开展猪场场内巡栏,观察猪群临床情况。

要特别关注妊娠母猪是否出现反复发烧、厌食、流产等情况。对于育肥群体,则要注意观察在应激情况下是否出现皮肤坏死斑、关节肿大等症状。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借助技术手段,如使用红外体温监测系统每天对所有猪只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样检测。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可疑症状,要第一时间采样检测,并对阳性和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报告,按要求规范处置。

03 科学监测与检测优化

针对弱毒株特性,需优化监测方案,配合使用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

定期开展场外环境检测,每周对场内门把手、风机、料槽等高风险点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定期抽样监测母猪群及育肥群的病毒抗体情况,高风险期要考虑对母猪全群进行病毒抗体监测。

母猪分娩后,应采集脐带血、胎衣或胎衣液等样品以及母猪深咽部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对于临床发现的异常猪只,要立即逐头对母猪群进行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对育肥群开展棉绳口腔液采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采样方法也需科学规范。采用深咽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或口鼻拭子联合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混样的采样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

采样要使用聚丙烯材质拭子,避免使用头部为棉花制品的拭子。

04 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

人员管理是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人员在进场前3天不得去养猪场、屠宰厂、无害化处理厂、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生物安全高风险场所。

根据不同区域生物安全等级进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从生物安全风险低的区域向生物安全风险高的区域流动的原则。

实践表明,一次有效淋浴可以消除人员体表携带的病毒,淋浴时要使用沐浴露和洗发水,且时间需5分钟以上。

车辆管理同样关键。外来车辆或者去过高风险场所的本场车辆,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进入养殖场,是病毒传入的重要途径。

车辆必须经过彻底清洗、消毒和烘干后使用,流程包括高压冲洗,确保无表面污物;清洁剂处理有机物;消毒剂喷洒消毒;充分烘干。

对于物资管理,要制定物资进场计划,尽可能减少入场频次。

兽药疫苗需严格执行进场消毒,疫苗及有温度要求的药品,拆掉外层包装,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转入储存或立即使用。

饲料方面,禁止从疫区购买玉米等饲料原料,确保饲料无病原污染。

05 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在秋冬季,做好饲养管理是预防非洲猪瘟的基础。在温度骤变、环境变化等猪只容易应激时,应做好温度、湿度控制,保证充足营养,提高猪群抵抗力。

要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不缺料,保证猪只自由采食。

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和尿液,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证猪舍内空气清新,同时注意防寒保暖。

猪场应尽量实施“全进全出”管理制度,这种模式是猪场饲养管理、减少疫病循环传播的有效措施。

对于引进猪只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引种检测、隔离,坚持自繁自养。

引种前需经过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检测,抗原、抗体确认阴性,在场外或场内特定区域实施隔离观察,确认安全后方可入场。

06 免疫与药物预防策略

猪场要根据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选择质量合格、可靠的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免疫。

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免疫后要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确保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针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可通过药物进行预防。猪场一旦发生类似病情,应及时采集病料送诊。

对于病猪,可选择头孢噻呋钠或恩诺沙星针剂肌肉注射,连用3-5天,可同时配合退烧药物治疗;全群则可用氟苯尼考或阿莫西林药物拌料连用5天。

07 复产策略与持久战准备

对于曾发生非洲猪瘟的母猪场,复产必须谨慎评估。赵祖凯指出,一次复产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流程主要为复产评估,生物安全改造,团队、系统重铸等多个环节。

复产能否成功,需要对当地非瘟疫情现状、当地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和历史防控成绩、猪场生物安全条件评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广东恒兴集团总裁助理赵祖凯强调:“母猪场复产是论持久战,选择大于努力!值不值得复产,在于复产成功率是否够大。”

除了技术准备,还需要做一个完整的市场评估,从长远的角度来研判未来能否盈利或长期稳定运营。

免疫与药物预防如同盾牌,生物安全措施如同城墙,饲养管理如同根基。只有将技术执行到位,将管理做细做实,才能在非洲猪瘟的阴影下守住猪场的安全。

赵祖凯对此总结道:“不要想着赌行情,需要保障现金流稳健运行。选择灵活的生产模式,坚持成本领先,做到即使亏也比别人少,赚得比别人稳。”

这个冬天,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决心,为母猪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