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球虫

病因:球虫感染,主要为艾美耳球虫、等孢球虫。
发病日龄:主要感染7-21日龄仔猪(尤其是10-14日龄高发),成年猪多为带虫者,无明显症状。
典型症状:
- 初期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糊状,后期逐渐变为水样腹泻。
- 死亡率较低(通常5%-10%),但病愈后易生长迟缓,形成 “僵猪”。
- 粪便镜检可发现球虫卵囊(需注意:感染初期卵囊排出量少,可能需多次取样检测)。
处理方式:
- 妥曲珠利口服液:1-2日龄仔猪,每头口服1ml。
- 磺胺喹噁啉钠可溶性粉:混饮,每升水加100-200mg,连用3-5 天(注意:磺胺类药物可能影响仔猪采食,需同时补充维生素K3,避免出血)。
- 球虫易产生耐药性,需定期轮换药物,且治疗同时需清洁猪舍(卵囊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可用 5% 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猪蛔虫

病因:蛔虫感染。
发病日龄:3-6月龄仔猪易感,成年猪抵抗力较强,新生仔猪(通过母乳或胎盘感染)也可能发病。
典型症状:
- 轻度无明显拉稀,表现为生长缓慢、被毛粗糙。
- 重度出现顽固性腹泻,粪便稀溏、呈黄色或褐色,可能夹杂蛔虫幼虫或成虫(偶尔可见10-30cm 的白色线状虫体)。
- 仔猪腹痛(表现为弓背、不安)、呕吐(偶尔呕出虫体),严重时因蛔虫阻塞肠道或穿破肠壁引发腹膜炎,导致死亡。
- 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可检出蛔虫卵(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厚且有蛋白质膜)。
处理方式:
- 阿苯达唑片口服,3月龄以上仔猪,每10kg 体重口服1片(含 0.2g 阿苯达唑),1次用药,间隔2周后可重复 1 次(清除残留幼虫)。
- 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33kg 体重注射1ml(含1% 伊维菌素),1次用药,注意:伊维菌素对中枢神经有一定影响,2周龄以内仔猪慎用(需按说明书减量)。
猪鞭虫

病因:猪鞭虫(猪毛尾线虫)。
发病日龄: 2月龄以上仔猪高发,感染后潜伏期约1-2 个月。
典型症状:
- 初期粪便表面附着少量黏液或血液(呈鲜红色)。
- 后期发展为黏液性血便(粪便呈暗红色糊状,腥臭),伴随持续性腹泻,仔猪脱水、消瘦,肛门周围被污染。
- 仔猪体温升高(39.5-40.5℃),精神萎靡,最终因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20%-30%。
- 粪便镜检可见鞭虫卵(呈腰鼓形,两端有透明塞状结构)。
处理方式:
- 芬苯达唑预混剂:混饲,每1000kg 饲料加500g(含5%芬苯达唑),连用3-5天。
- 阿苯达唑:需按常规剂量的1.5-2 倍使用(如10kg体重口服1.5片),连用2天。
- 注意鞭虫虫卵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治疗后需彻底清理猪舍粪便,避免再次感染。
猪类圆线虫

病因:猪类圆线虫
易感阶段:1月龄以内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可通过皮肤、母乳或口腔感染),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典型症状:
- 仔猪腹部、四肢皮肤出现 红色丘疹或瘙痒(幼虫钻入皮肤引发炎症)。
- 急性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带有黏液,严重时脱水、酸中毒,1-2周龄仔猪死亡率可达50%以上。
- 偶尔出现咳嗽(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引发)。
- 新鲜粪便镜检可发现类圆线虫幼虫(细长、透明,约0.5-0.7mm),虫卵呈椭圆形、透明(易与其他虫卵区分)。
- 处理方式:
- 伊维菌素口服液:1周龄仔猪,每10kg体重口服 0.5ml(含 0.1% 伊维菌素),连用2天。
- 噻苯咪唑可溶性粉:混饮,每升水加 500mg,连用2-3天(注意:噻苯咪唑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病弱仔猪需减量)。
- 治疗同时需消毒猪舍地面(类圆线虫幼虫对干燥敏感,保持地面干燥可减少感染),且哺乳母猪需同时用药(避免通过母乳传播)。
【版权声明】来源:猪猪养殖育种笔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