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驱虫保健能有效提升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和整体健康水平,减少因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整理的育肥猪驱虫保健方案,供参考。

一、驱虫时间与频次

1. 常规驱虫安排

首次驱虫:45日龄左右(保育后期,转育肥前);

第二次驱虫:90日龄左右;

第三次驱虫:135日龄左右(育肥中后期);

新购入仔猪:进场第6天空腹驱虫,间隔7天重复一次。

2. 特殊情况

若猪场寄生虫压力高,可适当增加驱虫频次,或根据粪便虫卵监测结果调整。

 

二、驱虫药物选择

广谱高效低毒药物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驱除体内线虫及体外寄生虫;

丙硫苯咪唑、吡喹酮:驱除绦虫及吸虫;

左旋咪唑:驱线虫,适合空腹早晨喂药。

用药途径:拌料、饮水或注射,严格按说明书和兽医指导执行。

三、驱虫操作要点

1. 空腹给药:驱虫当天早晨空腹投药,提高效果。

2. 药物添加方式

拌料给药要确保混合均匀,防止部分猪只摄入过量或不足。

饮水给药注意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

3. 虫体及粪便处理:驱下的虫体和粪便随时收集并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避免环境污染和再次感染。

4. 驱虫后护理

补充益生菌、维生素,帮助恢复胃肠功能和免疫力。

密切观察猪群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保健措施

1. 环境管理

驱虫期间加强圈舍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减少虫卵、幼虫滋生。

定期消毒栏舍、用具,可选用2%火碱水、20%石灰水或0.2%~0.3%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消毒与驱虫错开进行,避免药物相互影响。

2. 营养调控

驱虫期间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活性肽等,促进生长和抗病力。

保持饲料新鲜、营养均衡,提高猪只自身抵抗力。

3. 分群管理

体弱、病残猪只单独护理,必要时补驱虫和治疗。

合理密度,避免交叉感染和应激。

4. 定期监测

观察猪群排粪、采食、精神状态,发现寄生虫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粪便虫卵检测,评估驱虫效果和调整方案。

五、注意事项

休药期管理:育肥猪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规定,做好用药记录,保证食品安全。

药物轮换: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种驱虫药,减少耐药性风险。

全进全出:结合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出栏后彻底清扫、消毒,减少寄生虫循环感染。

 

六、驱虫保健流程简要示例

1. 转育肥前45日龄首次驱虫,拌料或饮水给药,连续2天。

2. 90日龄、135日龄分别再驱虫一次。

3. 每次驱虫后粪便集中发酵处理,圈舍彻底消毒。

4. 驱虫期间补充益生菌和维生素,加强环境和营养管理。综上,育肥猪驱虫保健应结合科学的药物选择、合理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环境与营养管理,实现健康、高效育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