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仔猪腹泻,很多养殖户的第一反应是使用抗生素,但如果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用药成本、产生耐药性并延误治疗。因此,快速初步鉴别病因至关重要。肠道环境的pH值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探查方法。

01


为什么pH值能“鉴别”?



健康仔猪的小肠后端和结肠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pH值主要受肠道内发酵产物(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电解质平衡影响。

一、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致病机制:这类病原菌主要在小肠段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刺激肠壁细胞分泌大量氯离子和钠离子,水分随之被动进入肠腔,导致分泌性腹泻。

pH值变化:由于水分和电解质(如HCO₃⁻)的大量流失,肠道内容物被浓缩,同时细菌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相对减少,导致肠道内容物的pH值倾向于中性或碱性,通常>7.0,甚至更高。

二、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轮状病毒RV)

致病机制:这类病毒主要侵袭并破坏小肠绒毛顶端的成熟上皮细胞,导致绒毛显著萎缩。这些细胞负责生产乳糖酶等消化酶,其被破坏后,母乳或饲料中的乳糖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

pH值变化:未被吸收的乳糖大量进入大肠,被那里的微生物群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短链脂肪酸,使得肠道内环境急剧变酸。因此,病毒性腹泻的粪便pH值通常<6.0,严重时可低至5.0以下。

三、国外文献支持: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上的研究明确指出,PEDV感染仔猪的肠道内容物和粪便中,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H值显著低于大肠杆菌感染组 (Kohler et al., 2016)。

《Diseases of Swine》(第11版)中描述了TGE和PED的病理变化时提到,肠道内容物通常呈酸性,并含有未消化的乳脂。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参考以下鉴别诊断流程图:

02


如何使用pH试纸进行现场检测


以下流程图将详细演示如何通过pH试纸检测,初步判断腹泻类型。

第一步:准备工作(备齐材料)

精密pH试纸:量程建议覆盖pH 5.0-9.0,精度0.5。这是核心工具。

一次性手套:防止交叉污染和人员感染。

蒸馏水或纯净水:用于稀释样本,避免普通水中矿物质影响pH值。

一次性滴管或小勺:用于取样和加水。

白色塑料样本杯或盘:白色背景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检测数值和对应猪只信息。

人员安全:操作前务必戴好手套,处理腹泻样本后需彻底洗手消毒。

第二步:样本采集与检测

此步骤有两种方法,直肠直接采样法结果更为准确,推荐使用。

直肠直接采样法(首选):

助手固定好病猪,操作者戴手套。

撕下一小条pH试纸,用手直接将其轻轻插入病猪的肛门内,使试纸的反应区域与直肠内壁或内容物充分接触。

停留约2-3秒后,小心抽出。

此时试纸已沾染粪便内容物,可直接进行比色。

新鲜粪便采样法(次选):

用勺子采集地面或漏粪板上1小时内的新鲜腹泻粪便,确保样本未被尿液、饮水或消毒药污染。

取约1克(一粒花生米大小)粪便置于样本杯中。

加入4-5毫升(约一饮料瓶盖)蒸馏水,用滴管或小棒充分搅拌、混匀,静置30秒让大颗粒沉淀。

样本检测:

对于直接采样法,取出后可直接比色。

对于粪便稀释法,将pH试纸的反应区域浸入样本杯的上清液中,立即取出,甩掉多余的液体。

第三步:结果判读与记录

等待反应:按照试纸说明书的要求,通常需要等待10-15秒,让颜色稳定。

比色: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或白光下进行;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试纸包装上的标准比色卡进行精确比对。

注意:不要在昏暗或有色灯光下比色,以免造成误判。

记录与分析:

记录下对应的pH数值,并注明检测猪只的日龄、圈舍、腹泻症状等。

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原理和表格,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pH值 < 6.0:强烈指示病毒性腹泻(如PED、TGE)。

pH值 > 7.0:强烈指示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

pH值在6.0-7.0之间:可能为混合感染、消化不良或其他原因,需进一步结合观察。

第四步:后续处理

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器材(手套、样本杯、试纸)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好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扩散。

操作后对操作区域和人员进行彻底消毒。

03


数据分析与案例解读



为了系统化地呈现不同腹泻类型的pH值特征及其它鉴别要点,请参考下表:

一、仔猪不同类型腹泻的pH值及综合鉴别诊断表

二、案例场景分析

场景一:产房哺乳仔猪,3日龄,突发水样腹泻,迅速传播,死亡率高。

现场操作:随机选取几头病猪,用pH试纸检测其直肠内容物。

数据:测得pH值均在5.5左右。

分析:强酸性pH值(<6.0)高度提示为病毒性腹泻,如PED或TGE。应立即采取隔离、加强生物安全、保证补液等针对性措施,使用抗生素无效。

场景二:断奶后第3天,部分仔猪出现糊状腹泻,粪便略带腥臭,含气泡。

现场操作:采集新鲜粪便样本,用稀释法检测。

数据:测得pH值为7.5。

分析:中性偏碱的pH值(>7.0)高度怀疑为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此时,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是有效的治疗方向,同时需排查饮水卫生和栏舍卫生。

三、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辅助工具,非唯一标准:pH检测法是一个极佳的现场快速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实验室的最终诊断(如PCR、ELISA、细菌分离鉴定)。它能为我们的初步决策赢得宝贵时间。

关注“灰色地带”:当pH值在6.0-7.0之间时,可能意味着混合感染、消化不良或非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避免污染:确保采样工具和容器清洁,避免被碱性消毒剂或酸性饮料等污染。

试纸质量:使用精度高的精密pH试纸,并注意保质期,过期试纸会导致结果不准。

四、 结论与建议

将pH试纸作为猪场腹泻防控的常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结果快速的巨大优势。通过这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

避免抗生素滥用:快速区分病毒性与细菌性,避免在病毒病上无效用药。

抓住治疗时机:初步判断后,可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针对病毒性腹泻的补液和保温,针对细菌性腹泻的抗生素治疗)。

提升防控效率:为后续的疫苗免疫、生物安全措施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版权声明】来源:惠养猪。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