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和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一种单细胞原虫或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传染病,核心症状包括高热(40-42℃)、贫血、黄疸及皮肤发红(如“红皮猪”),治疗以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土霉素)和抗原虫药物(如贝尼尔)为主,结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典型症状
该病症状因猪群年龄和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具体表现如下:
1:哺乳仔猪(5日龄内易感):
突发高热(40-42℃)、精神沉郁、拒食或哺乳减少。
皮肤苍白或黄染,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黏稠带腥臭味)。
死亡率高达20%-90%,幸存者常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2:育肥猪:
亚急性型:体温39.5-42℃,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卧地不起;皮肤红紫(耳部、颈下、腹下等部位指压不褪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部分后肢麻痹。
慢性型:体温约39.5℃,以贫血和黄疸为主,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粪便干硬带血,生长迟缓。
3:母猪:
急性感染:持续高热(可达42℃)、厌食、乳房或阴唇水肿,产后奶量少、母性行为缺失。
· 慢性感染:黏膜苍白、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可能继发流产或死胎。
二: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和辅助管理,以下方案通过实践和临床验证:
2:抗生素类:多西环素(每公斤体重5-10mg,拌料或饮水,连用5-7天)或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肌注或口服,连用7-14天),可抑制附红细胞体增殖。
· 3:抗原虫药物:贝尼尔(血虫净,每公斤体重5-10mg,肌注,隔日1次,连用3次)或三氮脒(每公斤体重3-5mg,深部肌注,48小时1次,限用2-3次),需注意剂量以避免肝肾损伤。
三:辅助治疗措施:
1:补充营养:添加多维太保(含维生素B12、柴胡注射液等)于饮水,提升免疫力,促进康复。
· 对症处理:仔猪腹泻时用利克太保定灌;严重贫血者配合牲血素注射。
2:预防与综合管理
由于该病无疫苗,预防需以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为主:
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猪舍,使用0.5%石碳酸或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灭蚊、蜱等吸血昆虫。
隔离病猪,避免共用器具,减少咬伤传播风险。
增强猪群抵抗力:饲料中添加速益优(含益生菌、免疫因子)维护肠道健康,降低应激。
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拥挤和温差过大,尤其在温暖季节(夏秋高发期)加强监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