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常用兽药的作用汇总技术

1、兽用硫酸粘菌素、杆菌肽类:

①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菌溶解死亡;

②抗菌谱:主要为大肠杆菌、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阴性菌,也具有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和生长速度效果;

2、兽用青霉素类:

①药物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等;

②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阻断细胞壁合成肽聚糖→细菌细胞壁裂解死亡;

③抗菌谱: 普通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猪丹毒杆菌; 氨卡青霉素、阿莫西林 :广谱,对常见G+性菌、G-性菌均有效; 头孢菌素类:广谱,对G+性菌、G-性菌有效,如猪巴氏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杆菌;

3、兽用氨基糖苷类:

①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安普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

②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抑制mRNA大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细菌死亡;

③抗菌谱: 主要抗G-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布鲁氏菌、巴氏杆菌; 对厌氧菌不敏感,对G+性菌部分敏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效果更佳;

4、兽药喹诺酮类:

①药物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②抗菌机制:作用于DNA旋转酶抑制其活性→阻碍DNA合成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③抗菌谱: 广谱抗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变性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猪支原体、猪衣原体; 对猪只感染组织的穿透力强,吸收率高,耐药率低;

5、兽药大环内酯类:

①药物包括: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泰万菌素;

②抗菌机制: 药物与细菌50S核糖体结合、抑制移位酶活性→抑制肽链的延长及合成蛋白质→导致细菌灭活;

③抗菌谱: G+性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药菌、猪肺炎球菌、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等; G-性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溶血性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其他:猪支原体、蓝耳(替米考星、泰万菌素);

6、林可胺类:

①药物包括:林可霉素;

②抗菌机制:药物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链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

③抗菌谱: 对耐青霉素的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其他包括支原体、猪密螺旋体猪痢疾;

7、四环素类:

①药物包括: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

②抗菌谱:药物与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肽链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

③抗菌谱: 广谱速效抑菌:猪肺炎球菌、猪链球菌、猪大肠杆菌、猪巴氏杆菌、 猪沙门氏菌、猪嗜血杆菌、立克次体、猪支原体、密螺旋体、附红细胞体等;

8、兽用酰胺醇类:氟苯尼考;

①抗菌机制:药物与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结合→抑制肽链延长→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到抗菌效果;

②抗菌谱:广谱抗菌,如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

9、兽用磺胺类:

①抗菌机制: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细菌叶酸代谢→抑制细菌中核苷酸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②抗菌谱: 磺胺嘧啶:大多数G+性菌、部分G-性菌,治疗猪肺炎、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

磺胺脒:内服吸收率低,治疗猪肠道感染; 磺胺甲基异恶唑:半衰期长,适合治疗猪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副伤寒、巴氏杆菌感染和化脓性感染; 磺胺间甲氧嘧啶:抗菌强度高,吸收率高,适合治疗猪全身性感染、附红细胞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