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E 作为牛体内关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参与细胞膜稳定性维持、免疫功能调节及生殖代谢等多项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饲料配方的精细化调整以及特殊养殖环境的影响,牛维生素 E 缺乏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病因解析、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牛维生素 E 缺乏症的相关知识,为养殖从业者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

一)饲料中维生素 E 供给不足

这是导致缺乏症的最主要原因。维生素 E 主要存在于新鲜的青绿饲料、胚芽、植物油等原料中,若养殖过程中长期依赖干草、秸秆等粗饲料,且未额外补充维生素 E 制剂,极易引发缺乏。尤其在冬季或枯草期,青绿饲料匮乏,干草在储存过程中维生素 E 会因氧化、霉变等因素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处理,也会破坏原料中的维生素 E 活性,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二)饲料中营养素比例失衡

维生素 E 的吸收利用与其他营养素密切相关。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时,会增加机体对维生素 E 的需求 —— 不饱和脂肪酸在代谢过程中易产生自由基,而维生素 E 需优先中和这些自由基,导致其在体内的消耗加速。同时,硒元素与维生素 E 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若饲料中硒含量不足,即使维生素 E 供给正常,也可能因协同作用缺失引发类似缺乏症的症状,即 “硒 - 维生素 E 缺乏综合征”。此外,锌、铜等矿物质元素过量时,会干扰维生素 E 的吸收转运,间接诱发缺乏症。

(三)机体生理需求增加

不同生理阶段的牛对维生素 E 的需求存在差异。犊牛、妊娠母牛、泌乳母牛及育肥后期的牛属于高需求群体:犊牛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维生素 E 的吸收能力较弱,且生长发育迅速,机体代谢旺盛,需求相对较高;妊娠母牛需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E,泌乳母牛则会通过乳汁大量流失该营养素,若未及时补充,易导致自身缺乏;育肥期牛因能量摄入高、代谢速率快,自由基产生增多,对维生素 E 的抗氧化需求显著增加。

(四)养殖环境与管理因素

恶劣的养殖环境会加剧维生素 E 的消耗。例如,牛舍拥挤、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提高对维生素 E 的需求;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环境中的牛,饲料易霉变,霉菌毒素会破坏肠道黏膜,影响维生素 E 的吸收,同时霉菌本身也会消耗饲料中的维生素 E;此外,寄生虫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等,会损伤肠道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 E 吸收障碍,即使饲料供给充足,也无法被机体有效利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