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母猪肢体病问题应对措施可从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环境优化及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学饲养管理,增强肢体支撑力

1. 提供充足运动空间

采用地栏饲养或在产前1个月将母猪转移至宽敞猪栏,保证其每日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骨骼肌肉发育,减少因长期限位导致的肢蹄压力累积。

2. 分阶段精准营养供给

- 妊娠期间:保证能量、蛋白质及钙、磷等矿物质的均衡摄入,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可在饲料中添加青绿饲料,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哺乳期: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提升泌乳质量,同时避免母猪因过度消耗导致体质下降,间接影响肢蹄健康。

二、优化饲养环境,减少肢体损伤风险

1. 改善栏舍地面设计

- 猪栏地面采用防滑材质(如粗糙水泥面或橡胶垫),避免光滑地面导致母猪滑倒、关节扭伤。

- 定期清理栏舍内尖锐异物(如铁丝、石块),防止肢蹄划伤引发感染。

2. 控制栏舍温湿度

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降低肢蹄炎、腐蹄病的发生概率。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母猪因寒冷应激导致肢体血液循环不畅。

三、预防便秘与代谢问题,降低间接影响

1. 合理饲喂与饮水管理

- 产前母猪易发生便秘,可在饲料中搭配青绿饲料,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必要时添加适量人工盐(严格控制剂量),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因便秘导致的腹压过高对肢体的额外压力。

2. 定期体质监测

对胎次较高(如6胎以上)的母猪,若出现泌乳能力下降、肢蹄无力等情况,应及时评估是否淘汰,避免因体质衰退导致肢体病风险升高。

四、疾病防控与日常护理

1. 定期消毒与驱虫

每月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重点清洁母猪蹄部,预防细菌性感染;定期驱虫,避免寄生虫(如螨虫)引起蹄部瘙痒、啃咬导致的损伤。

2. 及时处理肢蹄异常

发现母猪出现跛行、蹄部肿胀或溃烂时,立即隔离检查,轻微外伤可涂抹碘伏消毒,严重时需请兽医诊治,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以上措施,可从源头减少母猪肢体病的发生,提升其繁殖性能和养殖效益。日常管理中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确保母猪体质健康与肢体功能稳定。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