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调栏有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正品率,但过于频繁的操作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不仅会加大母猪和仔猪的应激,不利于疾病控制,还容易导致仔猪被压死。  

分享“两情相悦寄养法”。该方法基于母猪与仔猪双向适配的原则,力求实现猪与人“两相情愿”。例如,当母猪发生乳房炎时,因奶水排出不畅而胀痛,此时寄养体型较大的仔猪,既能满足仔猪吃奶需求,又能缓解母猪胀痛,同时强力的吸吮还有助于预防子宫炎和奶水不足。通过合理寄养,最终实现高产、增效和降本。该方法强调应尽量减少寄养调栏的频率和规模,不强制追求仔猪体型均匀。

第一次寄养调栏(1至3日龄):匹配  

记录母猪的有效乳头数、胎次、带仔能力、产仔数及仔猪初生重;

提前淘汰大概率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避免无效治疗和饲养;   合理调配仔猪,每窝带仔数以12至14头为宜;   若出现仔猪被压死等数量减少情况,及时进行合理调剂。操作要点:

1. 评估母猪带仔能力,包括健康状况、食欲、胎次、乳腺发育和有效乳头数;   

2. 确定带仔数量,后备母猪可适当多带1头体型较大的仔猪;   

3. 根据仔猪体型进行合理匹配;   

4. 优先保护健康、体型中大的仔猪;   

5. 弱小仔猪可寄养给奶水中等的经产母猪,必要时辅以催乳措施;   

6. 生物安全优先,若蓝耳病、PED等疫情不稳定,应在24小时内完成寄养并彻底消毒。

第二次寄养调栏(10至12日龄):偏爱  

识别“奶霸”母猪:乳房红润光泽、血管粗、乳沟深、所带仔猪体型大、叫声洪亮持久;

每头“奶霸”母猪原栏保留4头大仔猪,另寄养8头体重偏轻的健康小仔猪;   

体重低于3公斤的病弱仔猪建议直接淘汰。

第三次寄养调栏(16至18日龄):平衡 

综合平衡仔猪体型与母猪膘情;   对断奶体重达6.5公斤以上的仔猪,可提前断奶2至3头,采用奶粉+教槽料粥料饲喂;背膘厚度(P2值)低于12mm的母猪可直接断奶,并在断奶前两天添加烯丙孕素以抑制发情。

操作要点:

1. 第一次调栏幅度可稍大,后续两次以微调为主;

2. 疫情不稳定时,尽量在24小时内完成寄养,之后避免再次调栏;   

3. 弱小仔猪宜由奶水中等的经产母猪哺乳,可适当多带;   

4. 严禁寄养已感染传染病的仔猪,防止传播和交叉感染;   

5. 寄养后做好标记,实施带猪消毒并加强巡栏,防止压死仔猪;   

6. 重点提升母猪采食量和奶水质量,从根源减少寄养需求和调栏幅度。

总结

“两情相悦寄养法”以母猪与仔猪的自然适配为核心,通过三次关键阶段的精准调控(匹配—偏爱—平衡),在提升成活率与正品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应激与疾病风险。该方法强调科学评估、适时微调和生物安全,兼顾生产效率与动物福利,是实现猪场高产、增效和降本的有效途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