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隶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是该属中具有典型包膜结构的单链正义 RNA 病毒。其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 50-70nm,核心为包裹着基因组 RNA 的核衣壳,外层由宿主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质包膜构成,包膜表面镶嵌着两种重要的糖蛋白 ——E1 和 E2,其中 E2 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分子,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E1 蛋白则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介导膜融合过程,是病毒感染的核心功能蛋白。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常规消毒剂(如 75% 乙醇、含氯消毒剂)、高温(56℃ 30 分钟)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有效灭活,但在低温(-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盖他病毒最早于 1955 年在马来西亚的吉打州(Kedah)从蚊子(库蚊属 Culex 和伊蚊属 Aedes)体内分离获得,因分离地附近的盖他河(Getah River)而得名。在亚洲地区,盖他病毒的分布最为广泛,日本、韩国、中国、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均有明确的病毒分离报道或血清学阳性证据。其中,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先后在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蚊子样本、猪群及牛群中检测到盖他病毒,尤其是在南方高温高湿、蚊虫滋生旺盛的地区,病毒的流行活跃度更高。
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陆续被检出,呈现出明显的 “蚊媒传播相关” 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分布规律来看,盖他病毒的传播与蚊虫的分布和活动周期高度相关,因此在蚊虫密度高、活动频繁的季节(如夏季和初秋),病毒的检出率和流行风险显著升高,而在寒冷干燥、蚊虫休眠的季节,病毒的传播则会受到明显抑制。
盖他病毒具有较广的宿主范围,除了作为传播媒介的蚊虫(主要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等)外,还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在哺乳动物中,猪、牛、马、羊、犬、猫等家畜及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大鼠)均对该病毒易感;在鸟类中,鸡、鸭、鹅等家禽及野生水鸟也可被感染;此外,部分爬行动物(如蜥蜴)也被证实可作为病毒的 “储存宿主”,在病毒的长期循环中发挥作用。目前尚未有盖他病毒感染人类并引发疾病的明确报道,提示该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较低,或人类对其存在一定的天然抵抗力。
在猪群中,盖他病毒的感染谱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仔猪(尤其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对病毒的易感性最高,感染后常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水肿、腹泻等,新生仔猪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抽搐)与高死亡;育肥猪和成年母猪感染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微的临床症状,仅少数个体出现短暂的发热和食欲下降,通常可在 1-2 周内自行康复;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对猪场的繁殖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从感染后的病毒定植情况来看,盖他病毒主要在猪的血液、脾脏、肝脏、肺脏、淋巴结等组织中复制,其中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 2-3 天达到峰值,此时猪只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蚊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动物,成为病毒在猪群中流行的 “传染源”。此外,病毒还可在猪的精液中检出,提示可能存在通过人工授精传播的风险,这一点也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文摘。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