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差管理(重中之重):
问题:立秋后,昼夜温差开始明显增大。白天气温可能仍较高,但夜晚和凌晨气温下降较快。鸡舍内温度波动过大,对蛋鸡是强烈的应激。
措施:
加强夜间保温/防风:检查鸡舍门窗、墙壁是否有漏风处,及时修补。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夜间适当关闭部分通风口或使用挡风帘,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鸡身上(特别是凌晨时分)。
调整通风策略:从夏季的“最大通风”模式逐步向“过渡通风”或“最小通风”模式调整。目标是在保证空气质量(氨气、二氧化碳浓度不超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温度的剧烈波动。避免白天过热时过度通风,导致夜间降温过快。
关注天气预报: 提前应对突然的降温天气。
观察鸡群行为:如果鸡群扎堆、发出“唧唧”的叫声(表示冷),说明温度过低或通风不当有贼风;如果张口喘气、翅膀张开(表示热),说明通风不足或白天温度仍偏高。
2. 光照管理:
问题: 立秋后,自然光照时间开始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和强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关键因素。光照缩短会刺激蛋鸡生理上为自然换羽或降低产蛋做准备。
措施:
维持恒定光照时间:对于密闭式鸡舍或需要稳定产蛋的鸡群,必须开始人工补充光照!目标是使每天的总光照时间(自然光+人工光)稳定在16小时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日龄要求微调),并且每天开灯和关灯的时间要固定。
补充光照强度:确保光照强度足够(通常在鸡头部高度达到20-30勒克斯),灯泡要清洁,坏灯及时更换。
避免光照时间缩短:绝对不能让光照时间比之前减少,否则极易引发换羽或产蛋下降。
3. 调整饲料营养:
问题:
天气转凉,鸡维持体温所需能量增加。
部分鸡可能开始或准备换羽,对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需求增加。
夏季采食量受高温抑制,入秋后采食量回升。
措施:
逐步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原料的比例,或添加1-2%的油脂(需注意混合均匀和氧化问题),以满足鸡只御寒和产蛋的能量需求。
保证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特别是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供给要充足,支持羽毛生长(换羽期)和蛋重维持。
关注维生素和矿物质:换羽和适应温差变化会增加应激,适当提高维生素(尤其是VA、VD3、VE、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的水平有助于增强抗应激能力和维持蛋壳质量。
过渡要平缓:饲料配方的调整应逐步进行,避免突然更换引起应激。
4. 加强疫病防控:
问题:
温差应激是万病之源,会显著降低鸡群免疫力,使潜伏的病原体(如新城疫、禽流感H9、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容易爆发。
秋季湿度可能变化,加上通风调整不当,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传支、支原体、鼻炎)。
地面平养或垫料潮湿时,球虫病风险仍不可忽视。
蚊虫活跃(如库蠓),是白冠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高发季节。
措施:
做好基础免疫:检查免疫记录,确保新城疫、禽流感(H5+H7)、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等核心疫苗的免疫在有效保护期内。必要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结果及时补免。
强化生物安全: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进出,加强消毒(带鸡消毒、环境消毒)。特别注意饮水系统的清洁消毒。
预防呼吸道病:保证良好通风和空气质量是关键。可考虑在温差变化大的时期或免疫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缓解应激、增强免疫力的添加剂(如维生素C、壳乐-卵立康、益生菌等)。密切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咳嗽、喷嚏、啰音、流泪等)。
防控白冠病:清除鸡舍周围积水杂草,减少蚊虫滋生。在蚊虫活跃期(尤其是傍晚),可使用菊酯类等对鸡安全的杀虫剂进行环境喷洒(避免直接喷到鸡和饲料上)。可咨询兽医,在高风险期考虑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或乙胺嘧啶等药物进行预防(注意轮换用药和休药期)。
关注球虫病:保持垫料干燥、疏松。注意观察粪便情况(有无血便、西红柿样粪便)。
定期驱虫:秋季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螨虫)的好时机。
5. 环境与卫生管理:
通风与保温平衡:再次强调,这是秋季管理的核心矛盾,需精细调控。
控制湿度:秋季降雨可能增多,要防止垫料潮湿(地面平养)或饮水器漏水导致湿度过高。湿度过高易滋生病原和诱发呼吸道病、寄生虫病。
保证饮水清洁充足:水温不宜过低(避免直接使用过冷的井水),清洁的饮水至关重要。
加强卫生消毒: 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鸡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
关键:
核心矛盾: 平衡保温(应对夜间低温)与通风(保证空气质量、防止白天过热),减少温差应激。
核心措施:立即开始并维持恒定的人工补充光照(16小时/天)。
营养调整:逐步提高能量,保证蛋白和氨基酸,补充抗应激营养。
疾病防控:温差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务必加强免疫、生物安全,重点防控呼吸道病、白冠病和寄生虫病。
立秋时节的管理关键在于预见变化、平稳过渡、减少应激。细心观察鸡群状态(精神、采食、饮水、粪便、呼吸音、产蛋率、蛋壳质量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才能确保蛋鸡在秋季保持高产稳产和健康状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