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猪轮状病毒,做好防控与治疗工作

在规模化养猪业中,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疫病,对仔猪的健康和养猪经济效益影响显著。了解猪轮状病毒的特性、流行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手段,是养猪从业者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

猪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在18 - 20℃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 - 9个月 。该病毒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6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通常在50% - 80%。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它们的消化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器具等,经粪 - 口途径传播给其他猪。虽然有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但不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感染猪轮状病毒的仔猪,常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颜色多为黄白色或暗黑色。病情严重程度与仔猪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相关。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新生仔猪症状往往较重,若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会使症状加剧,病死率升高。10 - 21日龄仔猪症状相对较轻,腹泻数日后多可康复,而成年猪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

防控猪轮状病毒,需从多方面着手。疫苗接种是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养猪业大规模使用TGEV - PEDV - PRV三联弱毒活疫苗,给待产母猪注射可有效预防仔猪感染。母猪免疫程序分为产前三针免疫和产前两针免疫,疫苗使用有跟胎免疫和季节免疫两种方式,猪场应配合实验室抗体检测(sIgA)评估免疫效果,根据本场情况选择。同时,要让新生仔猪尽早吃足初乳,获取母源抗体保护。

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也至关重要。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冲洗,对猪舍和器具常规消毒,可选用对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控制猪群饲养密度,保证猪舍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减少应激因素。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防止不同批次猪只混养,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前要严格消毒。

一旦猪群感染轮状病毒,由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腹泻仔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关键,可让其自由饮用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防止脱水和酸中毒。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硫酸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甲砜霉素等 。此外,还可使用一些中药辅助治疗,如黄柏煎剂肛门灌注,或给大猪服用枣树皮焙干研末制成的中药制剂。

猪轮状病毒病给养猪业带来潜在威胁,只有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养殖中做好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工作,发病时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危害,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